歐元強勢持續,市場近日不斷對歐元兌美元能否重返面世時的1.17水平爭議不休,世事無絕對,誰敢說沒有這個可能?
筆者一直對歐元區之經濟狀況和內部結構批評甚力,因為結構改革步伐緩慢、缺乏彈性,令致經濟發展經常要望美國項背,被人家牽着鼻子走。此外單一貨幣生不逢時,99年歐元誕生之初,適逢美國經濟如日方中,歐洲企業在全球化口號的「催眠」下,個個心存大慾要擴展業務,但在美國沒有一個點或一條線,無面之餘,又算得甚麼趕上一體化、全球化之潮流?遂紛紛向美國進軍,利用單一貨幣集資容易的有利條件,加上執輸行頭的心態,美國便成為歐洲資金直接投資的寵兒,因資金大量流向美元資產,歐元兌美元當年貶值了14%。
翌年,即2000年歐元再跌7%,兌美元最低曾見82.6美仙(2000年10月),直至2001年也沒有起色,面世後累積跌幅接近30%,倘幸去年開始因美國財金官員大執位,強美元政策不知是否仍被捧為圭臬,在美國貿赤不斷擴大和地緣政治風險的憂慮,促使人們將部份資金轉投歐元,最終拾回不少失地,目前僅與面世價相距8%而已,要回復「原形」,其實並非遙不可及。
美國重現「雙赤」,在經濟搖搖欲墜之際還窮兵黷武,能否「頂得住」,實在令人懷疑,人們對美元之信心似乎有所動搖,全球不少央行正陸續調整儲備組合──減持美元、增加歐元持有量,有分析員指出,假如眾央行將歐元儲備由目前的平均15%增加至20%(美元儲備約佔組合的60%強),歐元滙價已可隨時見「家鄉」矣!
歐元面世4年,紙、硬幣又在去年頭順利於市面流通,資金流向和貿易盈餘,不無給人信心與人俱增的感覺,不過要取代美元嘛……!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