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應一刀切削綜援 - 盧峯

蘋論:不應一刀切削綜援 - 盧峯

昨天有多個教育團體、社會服務團體、宗教團體及政黨發起聯合行動,要求特區政府重新考慮一刀切大幅削減綜援的決定,並呼籲政府重訂社會安全網及基本生活的界線。我們認為,這樣的要求既合情合理,也是切合時宜的,希望特區政府臨崖勒馬,放棄在短時間內大幅削減綜援金一成以上的決定。

如放掉救生圈的氣
正如我們一再強調,綜援金是政府支援社會最弱勢社群的安全網,要收窄、收緊這張安全網,必須比修改其他政策包括公務員薪酬調整更慎重,以免對社會上最弱勢的一群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打一個譬喻,對綜援受助人、受助家庭來說,綜援金就是他們在經濟惡浪中的「救生圈」,而大幅削減綜援金就像是要放掉救生圈的「氣」,減輕救生圈的浮力,像這樣的決定怎能不加倍慎重、加倍小心呢?
更何況現時香港的經濟惡浪並沒有平息下來的迹象;本地經濟固然了無起色,失業率也維持在百分之七以上,再加上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如箭在弦,全球經濟要為此而付出多大的代價仍是個未知之數。在經濟這樣不明朗的情況下,大幅削減綜援金超過一成又怎能說得過去呢?

綜援人士更難生活
至於政府一直說該按通縮削減綜援,我們認為這樣的說法並沒有說服力。要知道香港過往幾年通縮主要源自房屋價格及租金大幅滑落,據估計這方面的價格下跌佔了通縮比率的一半以上,其他如貴重物品、汽車價格、出外用膳費用下跌也佔了相當比例。可是這些貨品或服務的價格下跌對綜援受助人並沒有多少幫助。另一方面交通費及不少日用食品的價格並沒有跟隨通縮下調,特別是各種交通工具的票價都維持在九七年時的水平。
這樣下來,綜援受助家庭在長達四年的通縮期內根本沒有甚麼實質得益、他們的購買力根本沒有改善多少。特區政府若果堅持按通縮大幅削減綜援金,只會令這些家庭的實質收入下降、令他們更難應付日常的各項開支,這怎麼能說是合理,怎麼能說是公平呢?
我們認為,現階段應繼續凍結綜援金的金額,繼續讓綜援制度發揮它的「救生圈」作用。
(圖)多個民間團體要求政府重新考慮大幅削減綜援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