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監管 制止謠言<br>廣東過濾手機短訊

加強監管 制止謠言
廣東過濾手機短訊

從「一夜奪命」的非典型肺炎,到搶購板藍根、白醋、食鹽、大米等,一波波由手機短訊引起的風潮,席捲廣東,再擴散到其他各省市。恐慌過後,廣東省政府藉機加強手機短訊和互聯網的管制,壓制資訊流通,以確保全國人大、政協會議期間的信息安全。

廣東省電信部門昨日透過傳媒表示,為了防止有人繼續利用手機短訊和互聯網傳播不良信息,影響、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將會進一步加強信息發布的安全監管,以免類似散播非典型肺炎事件的謠言再度發生。

篩出關鍵字眼中斷傳播
廣東移動珠海分公司負責人聲稱,如果發現有人利用手機短訊傳播不良信息,技術上他們已經可以採取相應的管治措施,包括對關鍵的字眼加以過濾,不讓含有這些字眼的短訊傳播;對於大規模的短訊群組,則可以採用截斷發布源的方式,控制不良資訊傳播。
據了解,廣東省各手提電話公司都已具備相同的技術手段,對手機短訊進行管制已不是難題。
本月十四日,廣州市番禺區公安局曾拘捕一名手機短訊傳播者,指他發布農藥船沉江的短訊,引發搶購桶裝純淨水和礦泉水風波,另有四人也因涉案被罰款。
不過,令人關注的是,當局在管制一些蠱惑人心的謠言之外,也藉機管制政治信息的流通。去年中共十六大舉行之前,北京市也曾加強信息管制,對通過手機短訊、互聯網傳遞的政治信息進行過濾、限制。

網上政治信息也受限制
根據有關報道,廣東電信近日已經要求各分公司採取技術和管理制度方面的措施,有針對性地加強監管透過手機和互聯網傳播的信息,尤其要確保在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期間網絡訊息的安全。
雖然中國目前尚未制訂專門的法規和政策管制手機短訊,但內地刑法專家胡學相指出,利用手機短訊、互聯網編造及散播恐怖信息,與在公眾場合傳播一樣,會因擾亂社會秩序、報復社會或牟取暴利等而觸犯《刑法》,罪名成立最高可判處五年以上徒刑。
本報記者/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