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周末全球各地600多個城市約有千萬市民參加自越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戰示威,美英雙方終看清世界上的反戰聲音,雖然相信最後仍難阻力其開戰的意向,但為了避鋒頭,以及作出新的部署,使得本周提出新決議案時,可以獲得更多國家支持,布殊近期終減少了針對伊拉克的言論。
除美伊關係緊張外,美國剛公布的經濟數據亦令市場感到憂慮,當中最令人感意外的是一月份生產物價急升1.6%,是13年來最大升幅,幸隨即公布的消費物價只上升0.3%,顯示生產者並未能將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身上,略為紓緩了通脹的壓力。但隨着油價仍然高企,聯儲局最終仍需要提早加息,以防範通脹的可能,對經濟復甦必會帶來打擊,大家往後要更注意此類反映通脹的數字。
上市公司的管治問題再成了市場話題。由於上市公司近年來屢有以大折讓價格進行配股集資,股價隨即大幅下跌,令投資者蒙受損失,港交所(388)計劃今年中規定上市公司的配股價將不能較市價折讓逾兩成,勢將有效地制止無良上市公司以大折讓價格配股,攤薄小股東利益。
然而,此項加強保障小股東利益的計劃,上周卻受到部份利益集團的反對,打出應維護自由市場的口號,指如限制上市公司不能以低於市價二成配股,將阻礙正常商業活動。並指出,如小股東覺得不受保障,大可沽出該股,更出位的言論是小股東亦可在高位沽出有可能會以大折讓配股的股份,然後於低位再補倉。
看到此番言論,筆者不禁慨歎,「如不喜歡,可以沽出該股」的言論,證監會主席亦曾發表過,結果廣受各方責備,如今再見,又成為笑柄。
高沽低買,說是容易,如每個投資者都可及早洞悉無良公司即將大折讓配股,先沽後再補回,這些公司的計劃還能成功嗎?如每個投資者都那麼精明,監管機構就不需做那麼多工夫打擊此類無良公司了。
這種魚目混珠的自由市場自由論,大家聽過之後,一笑置之就算了吧。
連敬涵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