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伊拉克易征難治

平心而論:伊拉克易征難治

現在每日新聞都充塞着美國部署進攻伊拉克的報道,看來戰事已如箭在弦,到了不得不發的境地。這種緊張局面已維持了數月,美國一方面除了不斷增兵外,另一方面也積極爭取國際社會認同美國出兵的理據。
照理,以今時今日美國的軍事力量去對付一個貧窮落後國家如伊拉克,其勝負在未開戰前已成定局,根本毋須「應酬」其他聯合國和北約成員國。但美國延遲開戰和給聯合國多一些時間去作武器調查,其目的是把這次出戰加些「正義」包裝,來換取各國幫忙去處理侯賽因政權瓦解後(通過戰爭或流亡)的伊拉克局面。
伊拉克在侯賽因的極端高壓手段治理下,表面像是一個平靜單純社會,但事實上,無論在宗教、政治、種族和地緣方面都是一個很複雜的國家,如處理不好,當高壓政權一退,伊拉克極可能步上狄托死後的南斯拉夫局面,種族和宗教衝突令到國家四分五裂,內戰連綿,無辜平民死傷以萬計,至今仍需聯合國和北約駐軍去維持脆弱的和平。所以美國不得不考慮到馬上打伊拉克易,而馬下治之難,不得不爭取盟國支持。

宗教種族分歧難擺平
伊拉克的難治可從宗教、種族和地緣政治去分析。先說宗教,伊拉克是回教國家,國內大約有90%人民是回教徒,但回教徒分兩派,即是遜尼派和什葉派,什葉派比遜尼派人數更多,前者大多居於與伊朗接壤的南部地區,對前伊朗教主科曼尼崇敬非常,但在伊拉克國內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力有限。因為政治、經濟和軍事的大權都由屬於遜尼派的侯賽因政權控制,所以掌權的侯賽因政權一旦垮台,什葉派在沒有高壓統治的情形下,未必再聽命於來自巴格達的新政權。如果伊朗再在份屬同一教派層面上予以幫助,南部局面可能失控。

權衡利害,美國仍會大力扶持以遜尼派為主的執政族群,因為如果遜尼派失勢,什葉派抬頭,就會威脅美國的忠心盟友,如沙地阿拉伯和科威特,這兩國都是遜尼派。
另一方面,伊拉克北部與土耳其接壤地區的庫爾克族人,一向以來都要脫離伊拉克獨立。事實上,他們現在英美禁飛區範圍內已享有形同獨立的環境,如果侯賽因政權倒下,他們不立刻宣布獨立才怪,滿口民主自由的布殊哪有理由去反對。但如此一來,居住在土耳其的庫爾克族人也一定提出獨立訴求,美國如何應對?答應的話就等於把親密盟友土耳其的土地割出去;不答應的話,庫爾克族人的獨立運動矛頭便指向美國了。
除這3大族群外,伊拉克還有很多較小部落,在沒有高壓統治下,一定會出現各自擁權自保,令伊拉克局面變得沒法管治。

爭取盟國支持有原因
同時,如果因伊拉克戰後因為局面動盪而需美軍長期留下來管治,這會令全世界的回教徒懷疑美國的居心是否為管治回教徒而來,美軍駐紮愈久,愈有機會引起各種不同的抗爭,當然不排除武力在內。
至於動武的龐大軍費和戰後重建的費用肯定是天文數字,如果布殊政府不理同盟國反對而獨自出兵,那麼一切開支自負。在今時今日,美國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赤字預算,這肯定是一個極大難題,說到底美國人是經濟動物,如果因出兵攻打別國(不是自衞)而弄到經濟衰退,失業人數大增,布殊明年總統大選肯定會像老父當年一樣,仗是贏了但輸在經濟不景氣。這是他要爭取同盟國同意才動武的原因。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