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奧運隊前途未卜

港奧運隊前途未卜

雖然政府早前聲言大力推動本地足運,又計劃辦珠三角足球賽,但能否挽救本地持續低迷球市成疑。事實上,目前最困擾着本地職業足運並非場地不足,而是球員青黃不接,而剛開操的港奧運隊(二十三歲以下)能否接棒是香港足運未來幾年的關鍵。

要令接班人有信心
過去多年專注本地青訓發展的澎馬流浪總監兼港奧運領隊助理李輝立警告:「如未能令年輕一代覺得踢職業足球是一條出路,政府或足總再做甚麼,也是白費。」
港奧隊教練黎新祥認為:「這批奧運隊過半數是未來港隊接班人,只要改善訓練質量,加強鍛煉,個別可望成材。」
足總公布的二十三名奧運集訓隊成員(見附表),如吳偉超及陳偉豪已躋身為大港腳行列,其餘羅志焜、文彼得及今季冒起的鄭少偉等也有一定潛質,但這批球員是否繼續發展他們的足球事業呢?

郭家明:培育新秀需時
足總總技術顧問郭家明說:「八十年代青訓發展較佳,八、九十年代出了一批有質素新秀,經過有質素的聯賽磨練,才可成材,要改善目前情況須較長時間。」

蘇來強

鄭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