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減薪從寬 減綜援反要從嚴? - 盧峯

蘋論:減薪從寬 減綜援反要從嚴? - 盧峯

在互相妥協、互有讓步的情況下,特區政府昨天跟各主要公務員工會達成減薪協議,由明年一月一日起的兩年內減薪大約百分之六,令公務員的薪酬回到九七年時的水平。雖然這次政府跟工會的減薪協議繞過了原來的薪酬調查機制達成,但由於協議令政府跟公務員不用再就減薪問題再作爭議、由於協議去除了困擾公務員體系及士氣的一個重大問題,故此有關的減薪協議依然是可取的。

修訂機制避免爭議
不過,我們認為,類似的減薪協議只能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要讓公務員體系保持穩定,要盡量減少公務員體系受政治力量衝擊,接下來政府必須盡快跟公務員工會、公務員磋商修訂原來的薪酬調整機制,令公務員薪酬調整問題不再成為政治角力及爭議的焦點。
正如我們一再強調,公務員體系跟私營部門不同,它講求的是政治中立、講求的是穩定性及延續性;若果公務員每年的薪酬調整都必須經過多番政治角力、多番的罵戰才能完成,那怎可能令公務員安心工作、怎可能令政府服務保持質素及穩定呢?因此,一次過的薪酬協議是絕不能代替一個客觀及合理的薪酬調整機制的。
此外,由於這一次政府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對公務員進行減薪,我們認為政府在削減其他服務、其他資助甚至加稅加費時也必須援用同樣的原則,以確保市民特別是弱勢社群可以承受削減服務或削減資助的衝擊。
應該看到,經過長時間的經濟低迷及持續收入下降後,不同階層的市民都在承受着相當重大的經濟壓力、都在承受各種各樣的經濟損失;政府若要進一步向他們開刀,包括削減服務、削減資助或加稅加費等,只會令他們百上加斤,難以負荷。故此,即使政府真的因為財赤嚴重而削減開支或加費,也必須小心考慮市民的承受能力,避免因削減開支或資助過急而令市民的生活質素大幅下降。

削減綜援更應慎重
就以近期備受關注的削減綜援金為例,若果政府真的一次過削減綜援金百分之十以上,將會令社會上最弱勢的群體面對極大的困難。要知道,對月薪數以十萬計的高官來說,削減數千元薪酬當然不是甚麼一回事,但對捉襟見肘的綜援受助人來說,削減一、二百元綜援金已足以令他們的生活質素大降,甚至連四處求職的交通費也付不出來。從這樣的影響來看,削減綜援的決定不是該比公務員減薪更慎重、更要考慮市民的承受能力嗎?
(圖)特首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昨日為達成公務員減薪,會見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