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先生問:鑑於進行重建項目的費用相當昂貴,除了重建發展之外,市建局是否還有其他方法,以加快改善香港舊區的居住環境?
答:根據政府的估計,市區內樓齡超過三十年的私人住宅大廈共有九千三百幢,若果情況持續,在未來十年,數量更會增加一半。假如要將九千三百幢大廈全部清拆重建,所需的費用會是天文數字,而搬遷居民所涉及的各項複雜問題,是整個社會無論是現在或將來都難以應付的。
此外,很多市民普遍有一種根深柢固的觀念,認為市區重建,一定是將舊樓全部拆卸,然後整個地盤重新發展。在目前經濟環境下,這種觀念,確是不切實際的。
若果要真正解決舊區老化的問題,首先,作為業主和住客的,必須要對自己的物業和居住環境負起維修的責任。其次,我們應該開放思維,考慮除了拆建以外其他更好的方法。
因此,市建局提出了四大方向的策略,即所謂4R:包括原有的重建發展(Redevelopment)、加上樓宇復修(Rehabilitation)、更新社區(Revitalisation)和保存文物(Preservation)。簡單來說,是要將市區重建的觀念,逐步擴展到用復修、更新和保育的方法,使一個老化的社區再度恢復活力,重現生機,增進商機,而不是盲目地使用鏟土機政策,將每一幢樓宇都清拆重建。
盧小姐問:本人是受前土地發展公司公布的二十五個重建項目影響的住客,物業業權屬於剛辭世的家父。然而,先父在臨終前沒有訂立任何遺囑,也沒有將物業的業權轉歸子女名下,若日後市建局進行收購,會否影響我們的補償?
答:市建局於收購重建項目的物業業權時,必須與有關物業的註冊業權人簽訂買賣合約。若果有關物業的業權人在辭世前未有訂立遺囑等法律文件,其後人宜盡早徵詢法律意見,以及辦理有關物業承繼手續。假如市建局展開物業收購時,未能向合法的註冊業權人,以協議方式收購其物業,本局會向政府申請收地。若果政府同意本局的申請,政府會按照本身的收地補償政策,補償給有關業權註冊業主。
市建局陸續展開重建項目,為解答受影響居民疑問,市建局與《蘋果日報》合辦市建局信箱,受影響居民有任何疑問,可來函本報代轉,市建局會逐一解答。
地址:將軍澳工業邨西駿盈街八號
傳真:23702192
電郵: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