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撻之後,是豬扒包,豬扒包的餘溫未散,豬骨煲又熱起來了。
這些年,大家好像總要把澳門人愛吃的東西搬到香港來,努力變成「熱潮」;骨煲熱,一轉眼,原來就比登革熱,更熱火朝天。一般來說,總是大城巿影響小地方,但吃這回事,偶然也真有點變數;在澳門,就看不到香港特色美食忽然登陸的熱潮;香港有標榜「澳門」的茶餐廳,澳門卻沒有甚麼「港式」食店;懶散的葡萄牙人走了,留下馬介休和葡國雞;狡猾的英國人走了,留下炸魚和炸薯?不公平呢。
雜誌要我介紹澳門的骨煲,帶攝影師和記者到黑沙環第七街的「順記」吃了一趟;小店不好找,在錦繡花園附近,開計程車的一般都知道。我偶然會和澳門的文化人在這裏暴飲暴食;要記者早點去,因為桌子不多,七點鐘就爆滿。一鍋豬骨,半鍋雞腳,一點胡椒,賣相不講究;那些骨頭,就兩個字:「入味」。豬腳骨和筒骨鹹而鮮滑,湯底夠甜,可以另點牡蠣和蚌等配料當火鍋,我們習慣吃完骨添骨再添骨,吃下超額的膽固醇和鈣。
做法簡單,骨頭出水飛水,熬一個多小時成豬骨清湯,雞腳另熬一鍋,上桌的時候,只是將兩種湯連湯料放進鍋裏;一大鍋,才賣八十塊錢。我到廚房偷瞥了一眼,兵荒馬亂,那熬湯的鍋真大得驚人,是地獄裏用來炸沒良心的惡鬼的。
點了菜拍照,不好浪費,邀了畫家朋友去「助吃」,吃完要記者付帳。「食店一般不收錢,大家互利。」記者說。人家不收,也得付;我不是帶傳媒去打劫的。根本忙得不可開交,不想再多客人,這種店你還去介紹,簡直是要把老闆逼死。記者付了帳,回港寫稿;意猶未盡,再喝兩瓶啤酒,再付帳。開店的不講人情,錢也不減一分,真好。本來不想推薦,你既然不講人情,我也不講慈悲,請讀友們多去光顧,讓你一店人忙上添忙,忙得呼天搶地。(順記訂座電話:48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