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稅前純利98億升16%

渣打稅前純利98億升16%

【本報訊】渣打集團(2888)在本港雙重上市後首次公布全年度業績,由於印度、中東及阿聯酋等新興市場的利潤強勁增長,抵銷本港的盈利下跌,加上整體呆壞帳撥備不加反跌3%,帶動其稅前純利上升16%,達至12.62億美元(98.44億港元),優於部份證券行的平均增長預測。

股價倫敦造好
法國巴黎百富勤研究助理董事何偉華表示,渣打純利在扣除優先股派息的因素後,錄得6.54億美元,與其原先估計6.74億美元接近,去年底在新興市場稅前純利增長理想,是該集團重要「賣點」,至於本港信用卡撇帳見頂回落,市場已充份消化,暫時會維持對渣打集團「跑贏大市」的投資建議。若不撇除優先股息因素,集團去年度純利達8.44億美元(65.83億港元),上升21%。據財經資訊商ThomsonFirstCall綜合本港證券商事前的盈利預測值,平均數為49.18億港元。渣打在倫敦開市後股價急升6.6%至43.5鎊。

中東局勢料無礙生意
渣打的每股盈利為74.9美仙,升13%;末期息32.9美仙(約2.566港元),股本回報率由12%增至去年底13.4%。行政總裁戴維思說,渣打的成本對收入比率,由56%改善至54%,目標是將有關比率進一步降至50%。行將退休的主席祈澤林則預料,在一段時間內,股本回報率料可達至訂下的20%指標。
渣打去年在港上市時,祈澤林曾表示希望集團在港的交易股數,能由目前佔已發行股本的2.7%逐步增至10%。被問及提升在港交易股數比率時,集團亞洲及商業銀行業務執行董事南凱英表示,樂意見到渣打在港的交易量增加,以及繼續擴大亞洲投資者的基礎,但沒有回應集團會否考慮再發行新股。
新興市場是渣打去年業務增長核心,戴維思表示,在印度的稅前純利大幅增長39%,分行至年底時會由現時62間增至81間,有信心「渣打可成為印度最賺錢的銀行」。對於美伊可能打仗,他指出集團在中東的業務,很大比重集中阿聯酋,根據上次波斯灣戰爭的經驗,戰事對業務影響不大。去年度,渣打在中東及南亞的稅前純利增長達54%。
渣打財務總監PeterSands表示,集團去年錄得的多項額外支出,如阿根廷7500萬美元的撥備、在拉丁美洲4100萬美元的重組費用及回購優先股的5700萬美元溢價支出,都是一次過項目,如撇除這些因素,集團稅前盈利應達1300億美元。期內集團商譽支出1.56億美元。
曾駐本港的戴維思形容,儘管本港市場仍充斥悲觀情緒,但中國市場開放及珠三角融合,會為香港業務帶來秀麗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