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年初,國企發揮資金避風港角色,表現大發神威;相反,藍籌股屢受外圍開戰消息衝擊,表現則受壓。
近期中資股升勢開始出現疲態,其強勢能否延展至下月業績公布期前,實未可料。然而,國企及工業股仍為今年上半年市場焦點,質優股在稍事喘息後應具承接。
中國基金上月走勢非凡,該組別自年初至今,平均升幅接近一成,惟由於基金經理投資取向不能過於短線投機,故要其組合在大市中排眾而出,得倚賴選股眼光及變陣部署兩者配合是否得宜。
審視新年度中國基金各成員的表現,升幅並不一致。
於去年中資股表現低潮期間,安本中國機會基金傾向持有愛派高息的港企,投資國企股的比例則僅維持於兩成至兩成半之間,此情況至近季仍然不變,故反成基金月來跑輸同組之原因。
首域旗下兩隻中國基金於去年先後進行重組,表現較為沉寂。中國增長基金於去年四月注入巴克萊中國基金的資產,並改由劉國傑掌舵後,基金的資產分布較以往更多元化。至於新紀元中國基金則於前年B股開放期間催生,強調會側重B股投資,又以具有相關股份管理經驗及洞悉國情的劉央作為賣點。惟劉央去年掛冠後,基金經理一職由劉國傑兼任,基本上兩隻基金的投資風格維持不變,後者最近投資B股佔去組合的比例,仍為組內之最高,達23%。此基金近期除了受到收費公路及商品股推動造好外,組合持有的上海石化、儀征化纖、創科實業和福田實業等製造及出口股,亦為組合帶來不俗進帳。短期內此基金核心持股策略不變,並會着眼增持消費及工業股。
不過,亦有基金經理持相反態度,德盛的羅霈良便是一例。雖然德盛中國基金於今次升浪中亦取得不俗成績,但基金近期已開始進行獲利,並迴避周期性股份如航空、地產及化工股。
至於近期爆光率甚高的怡富,所部署的投資策略則較為靈活,除為個別表現突出的國企股套利外,仍會維持投資當地消費及周期股的比重。
黃敏碩
亨達投資研究聯席董事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