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風景:香港天上那些麻鷹 - 董橋

小風景:香港天上那些麻鷹 - 董橋

 星期天下午在中環到灣仔的海邊領略這幅世界著名的海景。碧波粼粼,天星渡輪載着歷史的辛酸一遍遍重複着歷史的任務;蔚藍的天空中,高高低低不停盤旋的是幾隻黑黑的飛禽:「每次來都發現這裏的天空處處是老鷹!」這兩天在香港渡周末的龍應台說。她想知道有沒有人寫過香港的老鷹。我們幾個人都不清楚。「人都快活不下去了,還管它老鷹不老鷹!」憋了一肚子氣的人說。
難得這樣一個燦爛的星期天,費點菩薩心腸說說高興的話題行不行?有人說。那人一臉冰霜訓斥道:「什麼菩薩心腸!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佛家八苦之中這五苦人人注定,苦到極端也要受。那後三苦是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盛陰苦,是客觀束縛下的大苦:天天在傳播媒體上碰到怨憎的人和嫌忌的事的那份苦;求不到負資產的脫困之路的那份苦;惡法籠罩下盛放色受想行識人生容器隨時遭受莫須有罪名折磨的那份苦!小子你醒醒,別再叫我挖什麼菩薩心腸去給人消遣!」

 我說我去年才在一本書上看到英國一位觀鳥專家說,英國經濟一好,民生康泰,不僅花花草草長得旺麗,連飛禽走獸都會多起來,說是人類生活決定宇宙生態的盛衰:「香港抬頭見老鷹,也許是抬頭見喜之吉兆」。肯定是鷹嗎?有人問。剛巧有一隻急速衝向海面再振翅高飛:「吃魚!」龍應台說。
到了晚上,我好奇打電話問一位通天曉。他說他在英國郊野常常見到這種逆風飛翔的鷹,多在初秋時節,飛得篤定而帥氣,英國人說那是歐洲的猛禽,是kestrel,中國叫紅隼。翌日,同事給我一些資料,證實那些老鷹也叫麻鷹,愛吃死魚和腐肉,兩年前有一千兩百隻,台灣攝影師梁皆得還來過香港拍麻鷹紀錄片。麻鷹原來還是基隆市的市鳥。

 昨天,我在《國際先驅論壇報》上看到一段消息:羅馬過去只有十隻老鷹,現在起碼有兩百隻了。專家說羅馬的海鷗也多起來,不是以前的十一、二隻,現在起碼有四百隻了。狐狸和小獵鷹都回來了;一九二七年才發現的椋鳥,目前羅馬有兩百萬隻了。動物學家BrunoCignini說,羅馬這座歷史古城近年成了千禽萬獸的王國:二十六種哺乳動物,一百一十種飛禽,十五種爬虫動物,全來了。他說,過去二十年裏,野生動物深深愛上羅馬,愛上古城溫暖的冬天,愛上那些古蹟殘垣,愛上遊客和羅馬人掉了遍地的吃剩的食物。他還說,羅馬周圍那圈綠帶公園多,台伯河又成了飛禽走獸的高速公路,直奔羅馬,既來了珍禽珍獸,也來了烏鴉和老鼠:「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連千禽百獸都出了力。」
看完這段消息聽到陳日君說香港有八病:缺乏尊重、忽視有需要的社群、盲目、欠缺愛心、不公義、短視、對人漠不關心、剝削。我在想,千禽百獸到底只學會善用羅馬,香港該不會弄到最後只剩禽獸不見人了。
(圖)張大千《松下高士》圖


逢周一、三、五刊出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