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番禺的廣州大學城正籌備得如火如荼之際,廣東的高等教育界卻指大學城的面積過小,不可能進駐太多高校,提出發展第二座、甚至第三座大學城,以招收更多大學生,提高廣東的大學生比例,全面提升人才層次,更好的與北京及上海競爭。 中國專題組
為培養更多的高級人才,增加省內大學學位,令整體大學入學率在未來八年逐年增加,廣東省聯同廣州市擬引資二百多億元,在廣州番禺的小谷圍島,興建一座可容納十八至二十萬學生的廣州大學城,並已展開徵地工作,明年九月一日首批大學生可望入城上課。
然而就在番禺大學城準備大興土木之際,卻有廣東高等教育界人士指出,四十三平方公里的番禺大學城,扣除公共用地,實際可用面積僅得三十六平方公里,僅相當於華南農業大學及華南理工大學的面積,不可能進駐太多高校。
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劉樹道教授強調,廣東有能力、有必要、有條件在廣州建好兩座大學城,加快興建番禺大學城的同時,也應將有七十年歷史的石牌大學區改造為大學城。石牌位於廣州天河,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廣州「老牌」大學均設址該區。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陳潮填教授更進一步倡議,廣州其實可建第三座大學城,番禺可建成普通本科大學城,石牌為研究生大學城,而廣州市龍洞則可整合為職業教育大學城。他指出,龍洞早已是中專區,集中了廣州金融專科學校、省外貿學校等十多所大中專學校,具有一定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基礎。
廣東省教育廳官員指出,建造大學城是廣東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契機,只建一個廣州大學城並不足夠,到二○一○年廣東絕對還需要新建另一個大規模的大學城。他指出,按省政府計劃,○五年廣東高校在校生人數應達到八十萬人,比現在增加三十萬人,即今後三年每年要增加十萬名大學生,按此速度,廣州大學城只要四年就要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