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危機刻不容緩

解決危機刻不容緩

跟一些香港朋友討論美國的反恐戰爭和當前中東局勢發展時,最令我驚訝的是,部份人士的態度很抽離,似乎開戰與否,都跟他們毫無關係。有人問我,美國真的會出兵攻打伊拉克嗎?我總是答道,美國早已身處戰爭中。

美國駐港總領事 祁俊文

九一一恐怖襲擊對美國人的傷害有多深,香港人不容易明白。兩座世貿中心夷為平地,不但令很多美國人痛失至愛,更加讓我們警覺到危險隨時重臨。現在我們已吸取教訓,團結一致,挺身捍衞我們的信念和理想。故此自九一一後,美國可說一直處於戰爭狀態。

蔑視國際責任
有人批評,美國目前專注對付伊拉克,偏離了反恐的軌道,我不同意這個說法。自波斯灣戰爭結束後,十二年來,美國一直密切留意伊拉克的一舉一動。國際社會議論紛紛,是基於伊拉克拒絕履行聯合國決議、蔑視國際法律、決意發展大殺傷力武器,並與公認的恐怖組織有聯繫。
一九九五年,聯合國上一次武器調查結束後,國際社會已清楚知道伊拉克擁有生化武器。故此在去年年底,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441號決議案,授權武器調查團再次展開工作,決議案內容並不是請調查員尋找武器,而是下令伊拉克交出銷毀這些武器的證據。此外,調查員還發現了一批伊拉克從未申報的化學武器彈頭。這足以證明,薩達姆一直在欺騙調查員,根本不打算履行責任。換言之,伊拉克已經實質違反了聯合國決議案。
所有國家都應該正視這個問題,迫使伊拉克遵守國際法律。這正是聯合國安理會成員一致通過第1441號決議案的原因。
這十二年來,國際社會一直想盡辦法,透過外交斡旋、經濟制裁、軍事圍堵、有限度轟炸、以至武器調查等途徑,希望解決伊拉克問題。可是,我們必須承認,這些方法起不到預期的作用。十二年後的今天,伊拉克依然蔑視其國際責任。在二月十四日呈交予聯合國安理會的報告中,聯合國首席武器調查員布利克斯再次強調伊拉克如何一再欺騙國際社會。他指出,伊拉克在去年十二月七日的聲明中不願提供沒有發展大殺傷力武器的新證據,而這種不肯開誠布公的態度正是國際社會面對的最大問題。布利克斯又指出,伊拉克不僅沒有交代被禁止擁有的武器詳情;不僅擁有違規的導彈系統,聯合國武器調查團要查問伊拉克科學家也遇到極大困難。也就是說,伊拉克仍然堅拒受國際法律約束,無視聯合國安理會的一致要求。

解除恐怖威脅
國際間對伊拉克問題的辯論,其實離不開反恐戰爭。本月五日,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安理會發言,舉證伊拉克與阿蓋德等恐怖組織有公開聯繫,關係密切。九一一事件讓所有美國人知道,恐怖分子一下子就可以將四架民航飛機,變成殺傷力強大的武器。我們絕不能讓恐怖分子或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擁有生物、化學、輻射或核武器。我們對於美國國民,以至全球文明社會都負有莊嚴的責任,必須制止恐怖分子擁有大殺傷力武器,而確保伊拉克解除武裝是一個可行辦法。當然,即使伊拉克就範,甚至出現政權轉移,也不等於解除恐怖主義威脅,但至少標誌着我們朝這個重要目標邁進了一步。要是不解除伊拉克的威脅,世界和平穩定就有隱憂。假如今天姑息伊拉克,導致日後恐怖分子發動生化武器襲擊,屆時我們肯定悔恨不已。考慮到後果的嚴重性,誰還能替伊拉克開脫呢?我們還要等多久呢?一個月,還是一年?難道要等到伊拉克成功研製核武,以此為發動襲擊的王牌武器嗎?
香港向來積極參與全球反恐戰,很早便加入ContainerSecurityInitiative,更參與籌組打擊可疑資金的FinancialActionTaskForce。不過,現時香港要作更困難的決定。香港市民對攻打伊拉克有猶豫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開戰與否,不但關乎美國人民、聯合國以至全球貿易的前途,也可能導致眾多伊拉克平民傷亡。美國總統也必須小心平衡,慎重考慮。布殊總統以及一眾官員,確實盡力循和平途徑解除伊拉克武裝,但可以做的都已經做了,開戰實在是最後選擇。不要忘記責任在誰身上:所有國家都促請伊拉克解除武裝,只是它拒絕就範。這絕對不能接受,自願解除武裝早有先例,南非、烏克蘭和哈薩克過往也願意跟國際社會充份合作。

必須果斷行動
若果不採取果斷的行動,後果可能很嚴重。要知道香港的經濟發展有賴全球局勢穩定,國際貿易正常運作。要是國際社會不能盡力維持全球安全,無法維持全球經濟發展的基礎,香港的前景將會如何呢?而且在反恐戰中,沒有地方是絕對安全的,印尼峇里島的炸彈襲擊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其實站在同一陣線,而且伊拉克肯定不是最後一道難關。世界各國必須通過長期的合作,才能徹底消滅恐怖主義。在目前形勢下,我們必須打擊違抗國際法律、並與恐怖組織為伍的獨裁政權,這正是安理會第1441號決議案的精神。我們有沒有勇氣挺身捍衞自由的生活方式呢?現在,我們美國人已作出決定,而這個決定是不容有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