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605戰俘失蹤<br>「不打伊拉克,討不回兒子」

科威特605戰俘失蹤
「不打伊拉克,討不回兒子」

模稜兩可的聯合國武器調查報告讓全球反戰人士鬆了一口氣,但不是所有人都會感到鼓舞的。當Al-Attar先生看過CNN的直播後,晚上睡得一點也不安樂。 《蘋果》記者成啟聰、蔡元貴科威特直擊

Al-Attar的長子十三年前遭入侵的伊拉克軍擄走以後,至今仍下落不明,他認為只有攻打伊拉克,才有望討回愛兒。

「我們的希望就是戰爭」
「我們的希望就是戰爭。」
伊拉克於一九九○年八月二日入侵科威特,佔領科威特七個月期間,伊拉克軍擄走了七千名科威特人,多數是年輕的男丁。直至九一年二月該國撤出科威特之後,大部份戰俘獲得釋放,但仍有六百零五人至今音信杳然。
科威特城南邊的SabahAlSalem,有一座科威特戰俘家屬組織的互助中心。六百零五名失蹤戰俘的家屬十二年來從未放棄過尋回親人的機會:「希望他們還在生,天曉得﹗」AbdulHameedE.Al-Attar說。他的長子在九○年九月被伊拉克人帶走,Al-Attar老先生當日獲准探監,看過兒子,那是最後一眼了。

戰俘中心展示模擬牢房
兒子當年二十六歲,是一名工程師:「伊拉克人虐待戰俘,用電、用火,用各種酷刑想迫使科威特戰俘供出一些消息來。有人幾天沒有東西吃,有人被剝掉衣服推出戶外。」戰俘組織中心內展示了一個模擬牢房,叫人刻骨銘心。
侯賽因一直否認該六百零五名戰俘的存在,「家屬都探過監,哪裏還有假的?這比無故失蹤更加難受。」Al-Attar說,很多母親都因為思念兒子而患上了心臟病、高血壓,一名約旦裔戰俘的母親去年因為憂鬱過度死了。
聯合國上個月曾派專員隨同武器調查員進入伊拉克追尋戰俘下落,結果無功而還:「我們的希望就是戰爭,不是聯合國,不是和解方案,侯賽因是死性不改的,動武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Al-Attar對聯合國的調查報告感到失望,他批評布利克斯想左右逢源,實際上卻使國際分歧更大。他認為聯合國就算派一萬名調查員到伊拉克也是徒勞無功,侯賽因要把大殺傷力武器收藏起來太容易了。

不喜歡中國偏袒伊拉克
戰俘組織中心掛滿了失蹤戰俘的照片,和表達家屬心情的油畫,是由中國人繪畫的。但Al-Attar說他不喜歡中國,因為中國政府偏袒伊拉克,從來沒有真心協助科威特尋回戰俘。Al-Attar已經六十五歲了,他很想有生之年可以再次見到兒子一面:「生與死都好。」
《蘋果》記者蔡元貴

科威特戰俘家屬組織中心的大堂,掛滿了六百零五名失蹤戰俘的肖像。 成啟聰攝

戰俘家屬組織中心內,設有一個模擬監獄。 成啟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