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大夥兒經常結伴出外吃喝玩樂。當中一個女孩每次亮相都愁鎖春山,心裏好像滿是解不完的千千結。
她有啥心事?沒心事。有病?沒病。月經到了?才過了呢。那幹麼老裝成林黛玉般的藥罐子,把大夥兒的玩樂興致都壞了?後來琢磨出原因:她學上海小姐,愛「作」。「作」是上海話,意思是鬧別扭,多指小孩。女人愛作,就是愛撒嬌,故意讓自己不好侍候。貓也不是,狗也不是,啥人啥事都不對她胃口。
那個女孩可不是上海小姐,所以作得不夠地道,不夠騷,不討人喜歡。《向上海學習》一書舉了個事例,讓外地姊妹們知道上海小姐怎麼「作」。一個上海女孩要吃拉麵,進了一家店子,沒坐下就先掏出紙巾,把方圓一個凳子橫抹豎抹一番。然後蘭花指頭一翹,嬌聲嬌氣落單:「老闆啊,麫可要細一點,牛肉少一點,湯燙一點,葱多一點,香菜不要放。」
麵條端上來了,她馬上拿起筷子,翻江倒海的把它兜底翻一遍,翻出一個香菜星子來,挑在筷尖上,朝老闆飛個無限哀怨的媚眼,再幽幽的說:「辣子呢?」老闆魂魄不齊找來最香的辣子雙手奉上,她舀了一小勺端詳了老半天,結果決定不要了。
結了帳出門,她還嗲嗲的給老闆丟下一句話:「你要是再放一星香菜呀,下次我就不來你的店子了。」你懂了沒有,這就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