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看到香港人已不喝白蘭地了,就搖頭嘆氣。
曾幾何時,我們請客或被邀,桌上不擺一瓶軒尼詩XO或馬爹利藍帶,不能罷休?
白蘭地的沒落,是給紅白酒害的,大家以為餐酒對身體好,喝了醫心臟病,加上扮識貨作祟,一邊倒地給它們佔去整個市場。
其實罪魁禍首,還是物極必反。我們那一代放縱慣了,年輕人看在眼裏,個個都變成循規蹈矩的四方人:煙不抽,酒不喝,頭髮剪得整整齊齊。
本來大陸應該是一個鉅大的白蘭地市場,他們愛喝烈酒嘛,白蘭地豈非對路?
不,白蘭地在大陸也不見得銷路特別好,他們喜歡的只是白酒,所謂的「白」,並非紅白餐酒的「白」,而是透明的五糧液、茅台、汾酒之類的東西,氣味難聞,喝醉了打噎,久久不散。身上那股味道,沖涼沖了三天,還留在那裏,才稱為香。
內地的白酒大行其道,已有來不及釀製的現象,曾經參觀過一個酒廠,不見蒸餾器,只是把最烈的酒種拿去對水,大量生產,很可怕。
白蘭地是葡萄的精華,總比甚麼雜糧釀出來的酒質佳。
也許目前是白蘭地復仇的時候了。喝酒的風氣也要靠廣告,見報紙上白蘭地的全版宣傳銷聲匿跡,像是嚇破了膽。
記得當香煙還可以賣廣告時,沒有人買的「萬事發」不停登報紙雜誌和電視,有多少年虧多少年,結果還不是給他們打出名堂來?
當然日本煙是由政府的專賣公社生產,大把銀紙浪費,白蘭地不是阿公的,但已被跨國的大企業購買,下多一點錢宣傳,日後才有收穫。等到白蘭地收回失地,我們再去宣揚威士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