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2月14日)適逢聯合國安理會對解決伊拉克問題進行表決,使到本應是浪漫溫馨的情人節變得一點也不浪漫。中東局勢緊張,也使到投資者對任何風吹草動都敏感來起來,上周四杜指就一度跌穿7700點關口,美元也回軟,使歐元重上1.082美元水平。
國際油價則繼續上升,紐約期油已突破36美元一桶,英國布蘭特期油也升逾33美元水平,只有近期急升的金價出現獲利回吐。可見不論聯合國武檢團的報告如何着墨,安理會如何表決,以至英美有甚麼反應,投資市場都已假設了布殊一定會開戰。
本文見報時應已知安理會的投票結果,不論其他國家的態度如何,如果一強獨大的美國堅持要打伊拉克的話,目前是沒有甚麼力量去有效地阻止它的。
投資者要小心的反而是美伊之戰帶給世人的後遺症,恐怖活動的手尾將更長。西方內部矛盾也從中暴露出來,反映美國的盛氣凌人,甚至已引來歐洲盟友的反感,存在已久的美德之間、英法之間的矛盾更被進一步激發出來,小小一個伊拉克只因地下有大量石油貨源,最終使到歐盟、北約各成員貌合神離,也真是中俄的意外收穫,這就是國際政治舞台的微妙之處。
即使很多人相信美英挾先進軍備攻打巴格達就如同「麻鷹捉雞仔」,但侯賽因也不是省油的燈,手上仍有幾十萬精兵,如果沒有被聯軍炸掉抵抗的意志,相信有機會將戰事拖延一些時日。一旦戰事曠日持久下去,則中東平民死傷更多,全世界股市和經濟也都有難。
或有樂觀者認為,美國佬應該會計算好得失才開仗,不過也要小心「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越戰就是一個反面例子,美國以為只是代法國出頭,可以很快收工班師,結果泥足深陷十幾年,賠上5萬多士兵的性命,最後更要勞駕尼克遜總統親到北京講和才能收科。
現在雖已沒有了東西兩大陣營的對峙,但強國弱國都在鈎心鬥角的形勢則始終如一,對比阿富汗塔利班的烏合之眾,布殊也用了月餘的時間去清剿,要拿下據說仍收藏了不少大殺傷力武器的侯賽因也只預計用一個月,這會不會過於自大了一點呢?
從美伊平民、全球經濟和投資者的利益來說,伊拉克問題能夠和平解決則天下幸甚。如果不行,則速戰速決雖對侯賽因這個相對的弱者不太公平,卻對大家的影響較小,是為中策。大家最擔心的是戰事拖延日久,中東大量油井被毀,油價繼續飛升,則令世界每個人不論願不願意,都會陪布殊一起,要付上戰爭的經濟代價。
姚謙 泛德國際投資董事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