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會計準則,企業在某財政年度中所收到的收益,扣除所有費用及稅項後,餘下之部份便會撥為該年度的盈利或虧損,當收益較費用為大時,所出現的盈利便可以用作派發股息或作為儲備用途,但當費用大過收益時,所出現的虧損便需要由過往所累積的盈餘來填補。
企業累積的儲備愈多,未來可用作投資的資金會愈多,每年盈利的增長便愈大,因此企業即使每年能夠賺取盈利,亦未必會每年派息。不過,從投資者的身份來說,股份是否值得投資,除了股價的上升空間外,股息亦是其中一項主要考慮因素,所以,從企業及股東雙方的角度出發,是否派息存在很大的衝突。
一般來說,根據派股來劃分,企業大概可分為3大類,就是不派息、派小量息及派大量息的企業。
企業是否應該派發股息,主要在於企業會否準備投資在賺錢的新項目之中,假如企業已處於成熟期,無大量新項目作投資的話,對資金需求亦不高,餘下的資金便會較多,企業在失去了股價可以大幅上升的潛力下,若要繼續吸引投資者的話,企業每年所賺取的盈利最好是用作為派息,所以一些發展成熟的股份,派發的息率會較高。
另一個極端就是當企業正處於增長期,需要大量資金來投資新項目,這類企業通常都不會派息,為了吸引投資者,通常都會在股本上漲方面下功夫,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尋一此盈利能力較高的項目來投資,令到每股淨值上升。
第三種企業則正處於以上兩類股份的中間,這類企業既未有可以賺錢的新項目作出投資,亦不想把資金太早派發予股東,恐怕日後有資金需要時,可能會面對較高的資金成本及集資壓力;不過若不派發股息,又恐怕失去吸引力,因此這類企業便會以派發小量股息作招徠,又或者會以股代息來吸引投資者。究竟,投資者在遇到這類股份時,有甚麼需要特別留意呢?
彭偉新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