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眾多本港上市公司內,與中國汽車業有密切關係的公司有數家,駿威汽車(203)可以說是中國轎車高增長的受惠者,所以該公司過去1年股價也有可觀增長。不過,駿威與日本本田合資的廣州本田,02年的全國排名只是第7,共銷售了5.9萬部車,增長率僅15.85%,遠遜同行,兼且在減價戰中受到衝擊,所以滙豐證券分析員丘愛敏建議減持。
至於近期是非多多的華晨汽車(1114),在股權之爭落實後,正密鑼緊鼓準備與寶馬合資生產豪華轎車,但最快要到03年底才開始,首年目標生產3萬輛,丘愛敏建議買入。
另一家汽車概念股是上實控股(363),該公司在01年度的汽車零部件業務提供了1.4億元的利潤,相當於純利總額的12%;但02年度由於零部件價格下跌,有關業務的盈利貢獻可能減少。上實去年本計劃出售零部件業務,其後得悉上海市政府將汽車工業列作四大支柱工業之一,便改變主意,並會加大投資。
上實與上海汽車集團各佔五成股權的上海滙眾,主要為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及上海通用製造底盤及避震器。德國大眾今年1月自行與上汽及一汽組成合資公司,生產變速器,大眾佔60%股權,日後會陸續生產引擎等汽車零部件。
這對於上實來說有危有機,如果德國大眾的新合資公司運作良好,可以自行生產的零部件愈來愈多,大眾沒有必要假手於人;但中國市場需求龐大,汽車零部件種類繁多,上實如果能繼續成功參與,則可以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