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以為熱愛籃球,只可以身體力行,每天到球場打球才體現到。隨着年紀漸大,加上工作繁重,能夠抽空打球的機會愈來愈少。起初很不習慣。尤其是在球場屢射不中,表現「江河日下」時,更覺自己彷似對不起籃球一樣。
可是久而久之,逐漸明白愛一樣東西,並不是要形影不離才是愛。今次去到明星賽,認識到一批資歷遠較我深的行家,當我告訴他們自己的「苦況」,他們都大笑不已:「年輕人,這很正常啊!喜愛籃球的,有誰不曾經過每天窩在籃球場的日子。但人的精力有限,總不能天天都像少年時,總在球場待上一整天;就算你肯,你會拍拖、結婚,難道你的另一半也能忍受?」
「有時,好好看一場球賽難道不是緣於對籃球的熱愛?翻箱倒篋找資料,寫一篇出色的分析文章給讀者看;又或是和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咬牙切齒討論哪隊會贏總冠軍,不也是愛嗎?人大了,就不要拘泥於這些問題。」前輩續對我說。
說得也是。假如像往日般整天耗在球場上,今次怎會有機會來看NBA明星賽;難道可憑(籃球)實力來嗎?今次有幸採訪其實亦緣於將籃球的熱愛,由球場轉化到「格子」(稿件)上。不眠不休、風塵僕僕採訪;咬文嚼字、奮筆疾書寫稿;其實以上種種,都源自同一起點。只要體驗到這一點,就會明白,愛,實在有很多種;拘泥表達方式的話,就淪為下乘(膚淺)了。
文:仙道彬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