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翔
上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一如所料平平無奇,唯一不同的地方相信是放棄了過往大力提倡的所謂長遠發展目標,比較腳踏實地注重眼前的困境,振興經濟和解決財赤。
面對持續通縮,龐大財赤,根據政府公布,預計今年三月底財政年度結束時財赤將超越七百億元。解決財赤不外乎開源(加稅)和節流(削減綜援福利、削減醫療開支)。加稅已是預料中事,問題只是加哪些人的稅。
首先出來吹風的財政司暗示有能力的人應多繳些稅,意味將薪俸稅回復至九八年水平,個人免稅額由十萬零八百減至十萬。此項稅務改動如果實施,即變相在已飽受減薪之苦的打工階層再加上一刀。
香港的中產無論在任何環境下都是社會的犧牲品,是無奈及毫無反抗力的一群。中產者既無商家的雄厚勢力可以運用影響力與政府周旋,也不如草根階層能獲政府援助。經濟蓬勃時大部份中產者的收入都以直接或間接稅形式進貢給政府,一場金融風暴卻帶來負資產物業,中產幾乎等同負資產。求救無門之際政府不但沒有伸出援手,反而落井下石增加稅收,中產者可謂腹背受刀。
現時市面的消費力疲弱,主因是市民對經濟前景悲觀,缺乏信心,加稅不但不能解決財赤,反而會令市民更加緊縮開支,造成惡性循環。另一方面,過去幾年持續通縮期間,工資不斷下降,相反日常開支如公共交通、水、電、煤氣費等卻沒有半點下調。
政府雖然不斷提倡「共同承擔、解決財赤,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可是根據梁司長「共同承擔」的啟示,相信政府只是又一次從施故技向中產者壓迫的掩眼法。中產一直都是在社會中默默耕耘不問回報的一群,既然政府提倡「共同承擔」,在這艱難時期更應給這批已飽受折磨的中產者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