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文《家國辨識》引起不少網友在本欄的網頁討論,朋友中談起這問題的也很多,總括來說,一些人認為世界上有不少民族(如吉卜賽人、巴勒斯坦人)浪迹天涯有家無國的悲哀,也有人說由於中國的強大,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舉足輕重,使海外華人也愈來愈受到旅居國(或入籍國)原居民的尊重。因此不大認同筆者舉《孟子》所說「國之本在家」的重家輕國的觀念。
海外華人因中國的強大而受到多一點尊重,這種感情筆者是了解的。但如果他們認同「沒有國,哪有家」的觀念而他們的「國」是中國的話,他們何以不回到使他們有「家」的中國大陸去?居住香港的愛國人士,既如此愛那個「一國」,何以要選擇在香港這個與「一國」的主要制度有明顯區隔的「另一制」生活?今天在大陸過得不錯、經濟生活日有改善的中國人,為甚麼要千方百計地移民海外?
許多人移民外國之後,還要說自己是中國人,還要關心兩岸三地的政情,與朋友談話也為了是否支持統一而辯得臉紅耳赤。在國族認同的問題上,他們並沒有搞清楚,實際上有三種不同的認同。
第一種是文化認同。無論你的種族是華人、意大利人、希臘人,你的生活、文化,都帶着擺脫不掉的原文化的色彩。華人要喝中國茶,要吃中國菜,要看中文書,會關心兩岸三地發生的事。
第二種是國籍認同。在全球化時代,國籍是我們的身份證明文件。在全世界旅行是否方便,是否受尊重,是否有保障,與不同國籍有關。而不同國籍等於產品的不同品牌。香港憑多年打造出來的品牌,使港人持特區護照就比持中國大陸的護照方便得多,儘管在世界各地港人受到的領事保護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使領館。
第三種是國家認同。這是香港和海外華人所特有的、與國籍認同不一樣的另一種認同。美國人、法國人、德國人、新加坡人,他們的國籍認同就是國家認同。但海外華人的國籍認同可能是美國、加拿大、澳洲,但他們的國家認同仍是中國。
國籍認同帶給海外華人許多好處,如旅遊的方便,居住的自由,可以有「家」而不至於為了「國」而丟了「家」。國家認同則只是一個空泛的道德觀念,這種觀念(比如愛國)是不容挑戰,不容質疑更不容背叛的。今天在香港這另一制,維護國家安全竟然如此天經地義,居然二十三條立法諮詢文件連入了外國籍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也要他們「愛中國」,真是匪夷所思。
今天如果有人問筆者愛不愛中國,那麼筆者只能回答說會認同中國的文化。至於國家,那就要回問他憑甚麼要愛中國,甚至問他為甚麼愛香港。愛中國的導彈?愛中國的暴發戶?愛中國社會的騙、搶、綁架、貪污、受賄、髒、亂?愛中國人民無權去選擇領導人?愛香港這個市民已沒有任何期待的地方?愛天天把「愛國」掛在嘴上的莫名其妙的特首和特區政府?
李怡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