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運人士王炳章忽然就給大陸法庭裁定為間諜兼恐怖分子,判終身監禁。這一幕,對就二十三條仍吵鬧惶恐得很的香港來說,恐怕就有像醫生嚇死病人的效果:「你冇㗎嘞。」
如果北京真的着緊香港的安定繁榮,原本可以做的政治工夫,是把王炳章案押後到香港的二十三條立法後,方才宣判,無謂現在般,米仍未成炊際,又給董建華政府一個難關。
卻是,都說一國兩制,一國先行。小小特區人民的政治感情,何足道哉。一國的考慮,是要為國家安全,亦即是自我鞏固政權做工夫,此其時矣。誰對中國的人權狀況頤氣指使?美國。但華盛頓眼下忙得不得了,又要在軍事上恐嚇伊拉克,又要在口頭上箝制北韓,淨是和老歐洲盟友在攻伊問題上討價還價,已夠焦頭爛額,就是沒空去關注一宗中國人權的個別事件。
而說恐怖分子,美國最是熱烈反恐。恐怖主義不離間諜活動。這下子美國上下人心惶惶,見到頭包頭巾一臉鬍子的棕膚色男子,都會「另眼相看」。所以,中國出現間諜兼恐怖分子罪名。是合乎國際文明潮流的。
就像五年前北京正式剔除「反革命」罪名,本人曾以文字拍手叫好。因為這條罪名聽上去過時而滑稽,由西方記者報道起來,所謂counterrevolutionarycrimes,永不例外地會以西式引號括起,以示「所謂反革命罪」。將之刪除,足證新一代中共領導人有融入現代國際社會之意。
當然也沒有純情地以為,改了字眼,就湯與藥都換了。但即使只是一種姿勢,虛偽,到底也是一款禮貌。只是沒想到,開放了這許多年,當年虛偽的禮貌,原來可以成為今日「粗暴地坦白」的基石:看,本國反戰又反恐反間,與世界潮流一致,絕不手軟。
雖然中國國情特別之處,是王炳章案日後仍然有可能以「保外就醫」終結,讓最反恐的美國接收這名「恐怖分子」,再一次玩政治籌碼。
北京的禮貌粗暴、君子小人政治技巧,五年下來,多多少少傳了點給特區。看董氏政府學得一招半式,就自以為是地在最政治的二十三條爭議上大顯神通。代表政府演出的主角,是葉劉淑儀,見她一時紅臉一時白臉,一時強硬一時道歉。但最終底線──國家安全等如一黨專政──是要堅守的。
余若薇說:「共產黨最怕組織,因為它自己最『叻』組織,所以就最不想人組織。」
麥燕庭說:「政府不信任人民,所以人民也不信任政府。」
這些政治言論,都給在最近的一個反二十三條論壇上發表。余若薇是前大律師公會主席,律師原本專攻法治。而麥燕庭代表的記協,原本獨沽一味新聞自由。但因為二十三條,都無可避免地政治起來。
董氏政府用盡政治手腕,以為可以在二十三條上大殺四方,卻意外地引進四方君子的團結力。所以淨說二十三條分化社會,是不對的,這項爭議因為涵蓋面廣,已實實在在凝聚了一大股民間的政治反對力量。
那個論壇的三個講者,就是代表人物。除了余與麥,還有夏其龍神父。夏是甘浩望神父以外的「出位」神職人員,九十年代,敢言的夏神父給天主教會「放逐」去做研究工作,自然有叫他收聲之意。夏神父近年得重出江湖,固然因為教會出了敢言領袖陳日君,卻更因為出了二十三條。不管陳主教如何「反叛」,如果沒有政府的不公義手段,也沒有反叛的理由。
政府卻仍然一心希望二十三條就此刊憲立法,揮軍如入無人之境。以一國政治專利抹煞兩制下的自由承諾,是出賣了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