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目前三條過海隧道由於有收費差距,導致「西隧無人用,紅隧塞到暈」,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已聘請顧問研究解決辦法。研究中的方案包括:一、將三條海隧股權合併,以劃一過海隧道收費;二、參考國內某城市做法,由當局計算車主每年須繳付的平均隧道費總額,在牌費中一併徵收,使用隧道時毋須再逐次繳費。研究將在四月完成,然後諮詢立法會的意見。 記者:麥志榮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昨討論西隧下周日起加價的問題,各議員都一致認為,當局應盡快解決過海隧道流量分布不平均的問題。署理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副秘書長張美珠表示,當局已聘請顧問進行研究,顧問會參考國內的做法,及研究隧道公司及各界人士提交的建議。
她舉例說,顧問研究的其中一個方案,是參考國內某城市的做法,司機使用隧道時毋須逐次繳費,而是在牌費中一併徵收一筆隧道費,但這做法未必適用於本港,須小心研究。
她又證實,有隧道公司建議將三條過海隧道股權合併,劃一收費,然後各按比例瓜分利潤。但各隧道公司股東不同,營運狀況各異,推行會非常複雜。至於議員建議參考三號幹線的做法,延長西隧專營權以換取減價、成立隧道及橋樑管理局,將三條海隧收歸政府或成立隧道收費基金等等,當局都會考慮。
另外,運輸署助理署長李樹銘在會上表示,估計西隧加價後每日流量會減少一千一百架次,其中只有一百架次轉用紅隧、四百架次轉用東隧,六百架次的車主會轉乘公共交通工具。
立會議員何俊仁指,當局估計不合邏輯,大部份私家車肯定會轉用紅隧,令紅隧擠塞加劇。議員又批評西隧去年有一億多元盈利,此時加價是沒有社會良心,西隧財務總監何國雄則回應,盈利並非來自流量增加,而是來自債務利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