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攻伊誘發出更多變數,北約昨日開了20分鐘會便告「散band」,明顯德法比三國已看通看透,美國這招是變相令安理會的表決變成可有可無,誠高招也。投資者最頭痛的是,戰爭的聲音與變數愈來愈大,股市又節節敗退,金融市場已被戰爭消息纏繞至死去活來,連格老也說前景極不明朗,投資者又能作出怎樣的部署?唯一便是希望戰事盡快結束而已。
今次美國攻伊與91年波斯灣戰爭不同之處,是上次在全球同仇敵愾和美國先進武器令世人眼前一亮的情況下,伊拉克根本毫無還擊之力,經此一役,侯賽因肯定學精了,美國在攻伊的時間上會否被拖長,甚或屢攻不下,導致美國甚至全球經濟再遭蹂躪?誰能擔保戰事一定可以速戰速決?
假如人們參照上次戰役,而估計股市與油價會出現類似走勢,便可能會是大錯特錯。90年8月至91年1月,在伊拉克侵佔科威特至開戰前夕,全球股市平均下跌16%;油價則由90年7月的每桶16美元,攀升至10月的40美元高位。91年3月戰事結束後,股、油都逐漸返回原位,美國經濟更從當年開始展開10年長的蓬勃期,以歐美日今時今日的經濟狀況,人們若有同樣憧憬,或會流於過份天真!
美國在過去3年接連發生事故,經濟已是搖搖欲墜,企業盈利大幅倒退,個人及家庭負債率奇高,英國何嘗不是?至於歐元區因結構問題,經濟表現有目共睹;日本疲弱的經濟又豈能全入中東的帳?歐日內部需求和消費不是已敗象早呈?戰爭變數、經濟循環永遠不會一樣!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