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方法不彰皆因羊群效應

理財智慧:方法不彰皆因羊群效應

人人投資股市,都希望能夠獲利,於是大家都嘗試找尋各種方法,希望能夠提高投資的勝算。
坊間有不少書籍談及投資的方式,由基本分析以至技術分析,或由統計分析到命理分析也有。但讀者有沒有發覺,在書本中所介紹的投資方法就算有多厲害,但把方法套用在市場之上,其成功率往往大打折扣。
是方法有問題,還是市場有問題?於是有些朋友會像筆者一樣,不停地轉換投資方法,今天方法A不行,明天便轉用方法B;當方法B失效之時,便轉用方法C。情況就如有病之時,如果所用的藥物沒有效用,便要換藥一試的原理一樣。

秘而不宣 免見光死
投資方法失效,其實正好反映市場有效率,能夠自然調節。以一月效應為例,從歷史統計之中發現,因為種種原因,股市多在12月下跌,而在一月則上升。如果得知股市規律是這樣,可以怎麼辦?
如果只是你一個得悉,最佳策略是低買高沽──在12月之時人棄我取,入市買股;然後待翌年一月股市上升之時,便把股票沽出獲利。如果市場接近經濟學所說的完全競爭市場,個人股票買賣理應不會影響股票價格,這個方式便會有效。
但是,若果全人類都知道一月效應的話,結果又會怎樣?如果人人都知道一月效應,那麼大家齊齊在12月買股,然後在1月沽出,結果,12月的股市會上升,而1月就會下跌。一月效應不再出現,而利用一月效應進行投資就會失效。這就是有人認為有好投資方法就不要公開,否則會「見光死」的原因。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