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亞洲區貨幣的息口普遍甚高,如印尼和菲律賓的6個月定息投資,回報便超過10厘;相反,日本的定存息率卻十分低。看準這個機會,當時仍在香港滙豐投資管理工作的阮卓斌創造了一項投資產品,當中包含6個月的亞洲區貨幣票據,並透過多間日本信託公司賣給當地散戶。
但到97年,亞洲區貨幣相繼大幅貶值。為保障投資者免受損失,阮卓斌想出一個應對方法。「首隻受衝擊的貨幣是泰銖,之後其他亞洲區貨幣開始被波及,只餘下馬來西亞貨幣未遭殃,因此我們作出分析後,即時沽售馬來西亞貨幣,用來對沖其他貨幣的貶值。」
由於進行有關對沖前,必須得到日本信託公司的同意,因此阮卓斌馬上飛到日本進行游說。「結果,接受了我們意見的公司,其客戶可以保住資金,不接受的則蝕了3、4成本金。」提起這次難忘的投資經驗,阮卓斌聲稱仍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