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歲的梁巧雲與丈夫葉勵泉分別數載、失去音信,日前她獲發單程證,懷着焦急心情帶同兒子匆匆來港訪尋丈夫下落,赫然查出丈夫原來已經病逝多時。她與七歲兒子豪仔頓失依靠,往後只能艱苦掙扎求存。
居於東莞的阿雲,於九四年透過朋友介紹認識阿泉,一年後結婚,婚後誕下豪仔。阿泉在港任職油廠工人,一家三口長期分隔兩地,阿泉在大時大節才會返鄉探望兩母子。
阿雲憶述,她最後一次見丈夫已是○○年的農曆新年,當時他回來過節,逗留約十天便回港,臨別前叮嚀她要好好照顧兒子,他會努力工作賺錢。詎料竟成遺言。
阿雲表示,由於其家中沒有電話,她每次都要前往老遠的郵局花費數十元人民幣打電話給丈夫,既昂貴又費時,因此沒有急事她都不會隨便致電;丈夫亦沒方法聯絡他們母子。
其後,豪仔的單程證獲批,阿雲遂致電通知丈夫,奈何經過多次嘗試仍未能取得聯絡,而她在港又沒有親戚,只得作罷。思想單純的她說:「佢同我講過話要專心搵錢,所以會少啲返嚟,我以為佢真係掛住做嘢。」失去丈夫音信的同時,阿雲母子亦失去經濟支柱,她只得在毛衫廠任職女工,胼手胝足每月賺取二、三百元人民幣養活兒子。
直至日前,阿雲的單程證獲批核,才匆匆帶豪仔來港,前往丈夫位於葵涌的住所,發覺已遭拆卸,其後幾經波折,她才在生死註冊處查得丈夫已於○○年三月病逝,死因不明,終年六十一歲。
「佢身體不嬲都好好,只係腸胃唔係幾好,我都冇見佢要成日食藥。我連佢葬喺邊都唔知,你叫我點相信佢已經唔喺度?」阿雲神色黯然地說。
在旁的豪仔似乎茫然不知慈父已逝,天真爛漫地說:「爸爸返親嚟都會買玩具畀我,從來都冇打我鬧我,佢好錫我㗎,我知爸爸唔喺度,但係我唔知佢去咗邊度。」
現時,母子獲社會福利署家庭服務部社工安排於宿舍暫住;然而,阿雲今次來港只帶了全副身家五百多元作盤纏,如今所剩無幾,一日三餐亦成問題。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即時撥款八千元,作為阿雲母子緊急生活費。
「我希望可以快啲搵到一個地方住,然而安排豪仔讀書,見步行步啦。」阿雲說。
捐款編號:C0823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