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藍籌弱勢值得深思

英之見:藍籌弱勢值得深思

香港股市表現兩極化,其實並不是新鮮事情,只不過近期走勢實在太過明顯,人人都已大談炒股不炒市。中國概念氣勢強勁,藍籌股卻沽壓沉重,投資者用腳做了選擇,我們識時務跟紅頂白之餘,不妨探討這個現象。
二三線受捧其實是大條道理,中國入世,工人又有紀律及效率,外國廠商陸續將生產工序外判予中國廠商,縱使外圍經濟不景,中國廠商市場佔有率上升,依然能夠交出理想業績,何況這些公司過往被投資者瞧不起之時,主要靠派息慷慨招徠,形成有長期紀錄令人放心,形勢變成有利,自然能夠飛上枝頭。
反而藍籌弱勢值得深思,香港幾大藍籌家族主要靠地產發迹,過去香港處於資產膨脹期,地產是發大財的捷徑,金融風暴逆轉後,不錯盈利前景大不如前,但這些公司累積了雄厚財力,能夠成功轉型的機會並不算低。
這些公司也有進軍國內,但很可惜仍是不熟不做,主力繼續以地產為主,而國內地產市場就算起飛,與香港當年仍是相距甚遠,始終地大物博,地產商主要靠營運得宜賺取附加值而已,不似當年在香港還可以再博資產增值,藍籌公司分拆出來的中國地產業務,表現相當令人失望。

投資中國要留意風險
業務較多元化的長和系,主力卻並不在國內而是歐洲,而且電訊業務比重甚大,港口業務雖有概念,卻依然難免隨外圍電訊股波動。當然我們還有中華煤氣(003)等公司進軍國內,暫時香港基業比重太大,中國業務縱有前景,卻不能靠此撐起股價。
兩個時代贏家不同,值得我們反省,時代轉變如果還不懂變招,有雄厚根基亦不能持續進步。換一個角度看,長和系主力在歐洲轉型,我們不多不少也應反思中國的投資風險,筆者認為,市場目前對中國看得太好,但作為投資者,在一段時間內仍是要順勢而為。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