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危機進入「最後階段」,威脅攻伊的美國和反對用武的法德都跟時間競賽,要趕在聯合國武檢團周五提交第二份武檢報告不久,各自推銷立場。美國和法德的裂縫,在北約周一決定是否助攻的會議上進一步擴大,在法、德和比利時的否決下,北約是否給美國助攻仍懸而未決。
美國是在上月十五日正式要求北約在戰爭爆發時助攻,包括為美軍要借基地的土耳其提供協防、部署「愛國者」防空導彈、空中預警雷達偵察機,以及向土耳其派駐生化保護部隊。
不過,在香港時間周一下午五時半提反對最後限期前一小時,法國和比利時打破緘默,正式提出反對北約助攻;德國在一個半小時後,亦加入否決陣營。北約隨即在總部布魯塞爾召開緊急會議,但分歧「嚴重」。
一個轉折是,土耳其在會上要求盟友首次啟動北約第四條款,那就是當某個盟國感到領土受威脅,其他成員國應開會磋商,北約在香港時間昨晚十時三十分召開第二次緊急會議。
北約未能通過助攻措施,美國駐北約大使伯恩斯說,「三個盟國不幸的決定」,令北約面臨「信譽危機」。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再說法、德是「舊歐洲」,打擊北約團結。
北約大分歧反映隨着伊拉克危機深化,美國同法德分歧更大。美國威脅伊拉克時間無多,法德卻準備在武檢團周五提出第二份報告當天,向安理會提聯合方案,包括派遣維和部隊到伊拉克和擴大武檢團陣容。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批評,法德方案「分散了注意力」,但俄羅斯總統普京表明支持。
另外,武檢團團長布利克斯重返巴格達。布利克斯表示,伊拉克表現得更合作,提供有關炭疽及導彈的資料、多名核子科學家名單等,但無提供沒有大殺傷力武器的新證據。
第二份武檢報告和法、德聯合方案都在周五出台,美國官員都說這個周五很重要,國務卿鮑威爾更表示,總統喬治布殊會立即催促安理會考慮授權用武,反映雙方都跟時間競賽。
法新社/路透社/美聯社/《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