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區重建局欲引入新經營模式,重新塑造上環西港城為區內重點商業地點,從而推動區內商業活動,但因經營者要負擔所有成本之餘,又要支付租金及利潤分紅,回報率相應降低,導致招收管理建議書的反應一般,只有3家提交。
市建局發言人表示,機構所提交的建議書,有效期至今年7月2日止,期間市建局一個獨立評審小組,就財政能力、可為該局帶來財政收益的多寡、和如何透過西港城去推動及更新周邊環境三方面,詳細研究建議書內容。評審中,技術建議及費用建議,各佔50分,選出最合適的經營者。
去年底市建局邀請曾提交營運及管理意向書的20家機構,遞交建議書,由於經營者要月付數十萬元固定租金,又要全數負責西港城的管理、維修及租賃工作,更要在經營利益上與市建局攤分,令不少物業管理公司放棄競投,如富城物業、長江實業(001)及九龍倉(004)旗下公司等。城市當代舞蹈團及信德物業管理未回覆有否競投。最終只吸引3家機構入建議書。其中德藝會董事總經理黃復華表示,會以新經營概念改造西港城,對競投有信心。
另香港紡織業聯會總幹事梁禮賢說,該會仍希望發展西港城為時裝設計中心,幫助成衣時裝業的發展。當然最初的經營回報未必理想,但深信一切上軌道後,能有大改善。至於現存的布商,與紡織或成衣業有關連,故彼此有商談合作的條件,但目前言之尚早。
西港城建於1906年,現為法定歷史建築物,樓高3層,連地下總樓面約4萬方呎。90年代初由市建局前身的土地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保養維修工作,每年花費逾200萬元。市建局接手後,欲引入新經營模式及將維修開支轉嫁予經營者,故提出將管理及經營權外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