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收料」買股票的時候,其實我們已不知不覺間脫離了理性的分析思維,因為我們對該股票的信心是建基於一些自己以為「外人不知的因素」上
投資者涉足股票市場,無非都是為了賺錢。不過,以香港一直以來的投資文化,大部份投資者總喜歡短線炒賣,但總體而言都是輸多贏少,甚至有些人會愈炒愈失控。基本上,在投資的世界裏,並沒有對或錯,即使投機炒賣亦沒有甚麼問題。若果人人投資股票後都放進夾萬作長線投資,市場沒有投機活動,相信不少證券從業員早就飯碗不保了。
投機炒賣跟長線投資都只不過是投資市場中賺錢的方法,但運用前者入市的人,大都損手收場。究竟是投機必輸?還是參與炒賣者方法運用出現了問題呢?
坦白說,從事證券行業多年,自己通常參與長線投資,但亦認識一些喜歡短線炒賣的朋友,至今仍能力保不失。所以,一些散戶短炒失利,在於運用方法不當。很多小投資者會認為,短炒最重要的是「收料」,但大家試想想,蝕得最慘的股票,通常是「收料」得到的那一隻。究其原因,當「收料」買股票的時候,我們已不知不覺間脫離了理性的分析思維,因為我們對該股票的信心是建基於一些自己以為「外人不知的因素」上,即使股價出現不理性的波動時,也不會用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原因,甚至會找一些藉口去解釋股價不尋常的表現。在這種投資態度下,又哪有不輸之理呢?
短線炒賣最重要的是「重紀律」,而散戶們輸錢的最大原因,就是欠缺「紀律」。很多時候,我們參與炒賣時,並不是着重基本分析,而是捕捉市場資金流向及趨勢。由此可見,股價上升動力是受一些短期因素所支持。既然是「短期」,那麼在入市前就必須先訂下短期的計劃了。所謂「短期的計劃」,就是先決定會拿多少錢來參與買賣、參與時間的長短、預計可以接受的損失,以及是次買賣的目標。只要入市後能嚴格遵守紀律,輸的機會便大大減低。而絕大部份的散戶入市前通常是沒有計劃,或者根本不清楚自己短線炒賣的目的──贏了既不肯獲利離場,輸了又要將短線投機變為長線投資。
嚴守法則最重要
舉例而言,若大家參與短線炒賣,不妨先訂一至兩星期為限(因為現時股票炒作周期較以前為短),目標價若為入市價的10%,止蝕位便要訂在買入價下調3至5%。若大家真的看中市面相關股份上升,則不妨以訂立的目標價為第一止賺位,目的是鎖定利潤;相反,萬一市況逆轉,止蝕位的作用就是幫大家保留實力的指標。
若果大家能夠遵定自己訂下的法則,雖然不保證必勝,但最低限度在投資氣氛逆轉時,可將損失減至最低。既然投資者可訂下長線投資目標,為何又不可有短線炒賣計劃呢?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