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電盈收購大東不易

投資學堂:電盈收購大東不易

上回講到英國大東行政總裁華禮士(GrahamWallace)希望改變這間120多年歷史的老式英國電訊企業,把它演變為一間國際性的數據及網絡電訊企業,於是他在上任後,不斷出售大東在世界各地之傳統舊有電訊業務,當中包括早年的香港電訊,因而促成當日盈動鯨吞香港電訊之局面,同時亦造就了今日的電訊盈科(008)。
其實不少大東的股東不滿華禮士上場後,不斷變賣大東資產,好像大東前主席DavidYoung也曾公開抨擊華禮士只懂出售優質資產,甚至連有穩定盈利收入的香港電訊也賣掉(……lettinggoofreliableearnerslikeHongkongTelecom)。
原本華禮士不斷出售大東的傳統電話業務後,為大東換來22億餘英鎊淨現金,資金本來頗充裕,但由於當年出售One2One後,引致15億英鎊稅務承擔,再加上美國投資者為大東沒有完全披露整件事件,正準備控告大東,估計大東最終可能要為此事付出一筆。此外,早前大東已表示為結束某些業務而要支付約10億英磅,可見大東未來的流動資金水平頗緊張,故此大東有變賣資產套現的動機。
筆者猜測電盈可能是鑑於上述因素,趁機提出收購建議。其實環顧全球,在目前電訊業疲弱的環境下,仍有能力及有野心收購大東的公司,真是寥寥可數僅得數間,可是怎也想不到竟是電盈。

縱使成功效益不顯著
電盈本身負債水平頗高,約達42億美元,哪裏來24億英鎊多餘資金收購大東?豈非又要大量舉債?更重要的是,其負債水平又會回升至60多億美元,怪不得穆迪投資要將電盈列入觀察名單。
在大東未來有財政壓力下,假若仍是華禮士掌舵,則電盈欲收購其資產問題不大,可是在今年一月,大東的主席已換了RichardLapthorne,此君是英國商界重磅人物,在英國商場有極優良紀錄,曾成功扭轉多間大企業之業務,如BritishAerospace及Amersham等公司,同時大東的董事局亦重組了,加入了一些Lapthorne舊夥伴如TonyRice等,在這新管理層領導下,跟大東談收購已不容易了。
筆者認為,在香港的企業中,真正有能力及「可能」有意圖收購大東的,應該是和黃(013),它在英國及歐洲的電訊網絡頗廣,在收購大東後可與大東在英國的網略聯結,有一定協同效益。至於電盈,在近年不斷將業務出售後,基本上現時其業務主要是集中於香港的固網,其他地區的層面不廣,故收購大東後對電盈的實質效益不太顯著。
電盈單是收購大東,協同效益不大,可是在收購大東後,假若再與和黃在歐洲的電訊網絡結盟,其效用便大大提高了。在香港它們可能無合作機會,但在海外又不同了。
早前市場傳聞電盈為其47億美元的貸款再融資,進展頗為緩慢,直至近日才找到一私人融資4.56億美元,此次又如何籌組20多億美元來收購大東?你猜誰才是真正欲收購大東的「人」?資金又從何而來?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