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同樂創營業額拆帳先河

新同樂創營業額拆帳先河

訪問袁兆英,當然不能不提新同樂魚翅酒家的結業。問及會否惋惜一個背負盛名的品牌消失,袁氏笑言:「新同樂這品牌一定會持續下去。」但他拒絕再作闡釋。他相信,高級食府一定要企業化管理,全面取代家族化管理。
袁氏堅持早在八十年代已有一個理念,希望用一個有系統的管理模式,將新同樂當時成功經驗推廣,所以成立新同樂管理。問及為何不透過擴展新同樂而發展此管理模式,他承認與父親「有代溝」,但強調新同樂酒家當時已具規模,加上弟妹可接棒,才放心向外擴展。袁兆英說父親在86年逝世後,母親要求他回去,所以便重歸故里;但在99年再度離開,其原因他則不欲多言。

與狄娜合作奠定地位
不過,說到以往新同樂的風光往事,袁氏如數家珍,他透露於1976年在窩打老道開新店,原來新同樂曾經同影星狄娜合作,經她介紹上海錦江飯店的十多位廚師來港,利用該新店做菜招呼富豪,當時每席菜便要6000元,一晚做十多席,差不多是一個單位的價錢。
另外,說到1980年在海港城開店,袁兆英說當時係「包SIR叫我哋搞」,因為當時海港城仍未如現在般旺,故用較便宜的租金要新同樂做「開荒牛」,但他也向九倉提出以營業額的一定比例當作租金,開創業主與租客拆帳先河。

當年狄娜(圖)曾助新同樂一臂之力。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