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鬥平鬥賤非生存之道

平心而論:鬥平鬥賤非生存之道

回鄉度歲已成為很多香港市民的新年節目,所以多年以來,每逢新年假期,香港市面都顯得格外冷清,但自兩年前起,事情有些變化,就是國內有大批旅客來港過新年,他們的到來,替市面增添了不少熱鬧氣氛。
國內新年假期來得特別長,一般都享有10天以上假期,這正好替本港帶來更多的購物進帳,據估計,在新年假期內大約有達60萬人次來港,比去年增加達20%以上。到港購物消費是他們主要的活動之一,估計在這假期內,國內遊客總消費額會達30億元之巨,種種迹象看來,這種消費浪潮還會繼續下去。
基於「顧客永遠是對的」之營商金科玉律,要顧客花錢,首先要投其所好。據不完全統計,最初內地訪港人士都以購買金飾為主,因為數年前國內飾金市場仍未完全開放,而且款式也追不上潮流,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國內人士相信香港的金飾是千足黃金,對質量有信心。

信譽保證值千金
由對本港金飾有信心開始伸延到其他貴重物品,如名表、各種寶石玉器等,因為這些觀賞性的物品大多數購物者都很難分出真偽,可說全憑信心去購買。就是因為香港珠寶商經歷數十年來建立的信譽,可以滿足國內遊客的信心,令生意有可為。推而廣之,現在不但是名貴金飾和珠寶,甚至名牌時裝也在購買之列,因為這些東西在國內難買到,兼且可供選擇款式有限。
但近來國內旅客日多,購買對象也愈來愈廣泛,就連國內出產的藥材、成藥、海味等也在香港大量購買。初時令人不解,但想深一層,其理明顯不過,因為國內假貨氾濫,真假難分,消費者簡直完全失去信心,但他們卻相信能夠出口定是真貨,因此形成了寧可在港用高價購買國內物產的怪現象,說白了也是關乎信心二字。除了外國名牌受追捧外,一些香港的老字號產品也極受歡迎,例如月餅、臘味、醬油、老婆餅等也成為旅客必買的禮品,當然售價比國內同類產品貴很多,但他們心目中還是覺得物有所值,所以不怕消費。
以上種種消費模式指出了香港零售業的商機所在,就是要拋棄對內地遊客的錯誤印象,以為他們只買平價貨,不懂追求品牌和名貴物品。事實告訴我們,內地遊客也像世界各地有錢遊歷的人士一樣,喜歡貨真價實的好東西,香港作為歷史悠久的購物天堂,給了他們很大的信心保證,所以不經不覺間,香港又在發揮她本已失去的購物天堂美譽。這個聲譽得來不易,全體港人實要好好珍惜。

跳蚤市場冷清清
由內地旅客消費模式聯想到近年時興的大笪地式跳蚤市場。政府本意以為可以用此來吸引遊客消費,但結果證明失敗,除了開業初期略有貪新鮮的人潮外,餘下日子莫不冷冷清清。結果除了令那些當老闆的失業人士輸掉僅餘儲蓄外,可說一無是處。
事實上,如果能稍為留意內地旅客的消費模式,就不會去搞那些以鬥平鬥賤作招徠的跳蚤市場。反之,政府應該注重如何去宣揚香港為一個貨真價實、名貴款多的購物天堂,令人感到能到香港遊覽購物除了是賞心樂事外,也是身份的象徵,就像本港一些人士能到巴黎遊覽購物的心態一樣。對這種心態體會最深的是那些馳名世界的品牌,所以,即使在香港經濟低沉的今天,Armani、Bvlgari等仍在本港開設規模宏大的旗艦店,這就可以說明一切了。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李庚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