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鮑威爾上周三於聯合國安理會上舉證伊拉克瞞騙聯合國武檢團,可能仍然存有或發展大殺傷力武器,但一切所謂的證據,似乎未能取得任何外交支持。看來如真要攻打伊拉克,難免要獨自承擔軍費,對已經出現龐大赤字的經濟,將帶來更大的負擔,復甦期將更長。
與此同時,另一戰場似正在醞釀,好戰的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對北韓作出惡性評論,並開始部署軍事行動。環球多地在戰爭陰影下,經濟及股市今年實在難望有好轉機會。
91年波斯灣戰爭雖為美國帶來近代難得一見的黃金十年,但隨着多項因素破壞了經濟發展之後,是否真的需要另一場或兩場的新戰爭,才能挽救經濟,令其再度繁盛呢?試看看中國的發展,自70年代以來,只曾於中越邊境發生過戰事,其後便一直休養生息,為今日的強勢打好根基。
中國人民漸漸富裕之後,帶動了內部需求,推動本土經濟,現在世界幾乎每一個發達國家都需要中國的幫助。本欄在上周已提及,雖然中國仍未成為各國經濟復甦的帶領者,但現成為各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夥伴。
中國在各國經濟發展領域上,不但是提供廉價勞工,減低成本的角色,更顯著的幫助是,數以億計的中國旅客到訪各國,促進當地旅遊事業,帶動經濟。遠的不說,就以本港為例,農曆新年期間,整個消費市場就被中國遊客帶活。內地旅客出外消費已不再是甚麼新鮮事物,他們所到之處,花費絕不手軟,每位遊客短短逗留數天,消費多在萬元以上,雖然較以往來港的歐美大豪客花費數十萬或過百萬仍有所不及,但近年歐美經濟不景,訪港人數急劇減少,相比內地來港人數卻以倍數上升,為本港帶來龐大收益。
內地人口眾多,隨着國家政策運用得宜,先富起來的一群,不但為國家帶來貢獻,連帶周邊地方亦有所得益。在國家支持香港下,放寬旅遊為本港帶來了生機,期望未來有更多的放寬,在中港雙方配合下,帶動本土經濟走出谷底。
連敬涵
信誠證券高級投資經理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