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上周指出,利用香港作為國內生產線的物流支援中心,藉以刺激本地經濟增長的構思未必可行,原因是物流活動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成本,但本地的營運成本高昂,失去了物流的意義,所以企業在自身業績為大前提下,不會考慮本港作為國內生產線的物流中心。
除此之外,其實現時華南區內幾個較現代化的城市,由於要增加本身的優勢及吸引力,都積極投放更多資源來推動物流工業,造成地區城市競爭的局面。早前曾有提案把港、深、珠三地融合一起,利用互補優勢來發展成單一區域性物流中心,在這個計劃下,本港會主要發展成為物流的中轉站,其他城市則會發展成為儲存及分發中心。
雖然這個建議解決了本地昂貴的土地價格問題,但在本地的相對優勢逐漸消失下,物流工業既未能令本港經濟得到全面發展,恐怕在過度集中資源發展單一行業後,一旦失去最後的相對優勢,本地經濟更會無以為繼。
另外,本港主要的配套設施(包括缺乏倉庫及出入境制度問題)未能得到完善解決下,即使本地擁有區內最大的機場及貨櫃碼頭,亦難吸引外商在本地設立物流中心。筆者去年隨訪問團到青島參觀過當地的物流中心,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除了是自動化的管理系統外,就是當地政府能以最平的價格為公司提供土地興建倉庫,及投放大量資源在擴建可以容納大型貨車的現代化公路網,單是這點,本港政府在財政緊絀下相信難以推行。
現時內地不斷開放市場以及外商加快在廣東以外地區進行投資,為了要確保廣東省繼續成為中國的南大門,區內相信最後會發展出一個能配合國內發展的物流中心,不過本港所能參與的角色有限,因此,與其投資在本地物流業務的股份之中,倒不如留意一下經營廣東區內物流業務為主的股份,相信會有更大及更快的回報。
彭偉新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