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期美國的情況來看,美國攻打伊拉克可謂如箭在弦,隨時會發生,可能本文見報之日美國已經開火了。
市場早已將美伊之戰在商品價格上反映,好像近日油價及金價大幅攀升,但股市卻因戰事而下挫。
理論上,美伊之戰令油價上升,將增加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同時亦因戰事的關係令遊客卻步,減少了航空公司的營業額,故簡單來講,戰事不利航空股的盈利。可是各位朋友不要忘記,股市一向是走在事件之前,故當事情正式發生時,股市已經將其充份反映,因此切勿在戰爭正式爆發時沽貨,反而應考慮在戰爭爆發時趁低吸納。現以在91年波斯灣戰爭時,國泰航空(293)股價的走勢,來引證趁低吸納這一點。
由於筆者年紀尚輕,對當年的情況不大清楚,腦海中只記得當年新聞報道時所播映的景象──電視畫面仿似電子遊戲般「飛來飛去」,故須翻查舊資料才知波斯灣之戰的情況。
根據CNN資料顯示,波斯灣之戰由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開始,美國則在1991年1月16日正式出兵,整場戰役在1991年3月完結。
國泰在90至今,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時,則為美國正式出兵。國泰在戰事爆發前,股價升至90年7月10.7元高位,該水平是86年5月至90年7月間的最高位。隨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時間逐漸逼近,國泰股價開始由高位大幅下挫,一直下瀉至90年11月的低位6.8元,短短4個多月累積跌幅高達36%。
不過,當美國在1991年1月正式出兵時,國泰的股價非但沒有進一步下挫,反而開始逐步回升,並一直上升至92年3月高位12.8元,其間累積升幅達88%。
由當年波斯灣之戰時國泰股價的走勢來看,假若歷史重演,則不妨考慮在戰事爆發後趁低吸納國泰。惟有一點美中不足,就是近日國泰的股價,並沒有出現如當年波斯灣戰爭爆發前的插水式下挫,好像今次美伊之戰對其所造成的衝擊不太大。
在90年波斯灣戰爭爆發前,國泰股價之跌幅是遠遠多於大市(恒生指數),但近日國泰股價之表現卻反而略為優於大市,與當年之情況不太相同。估計當中原因是,市場預期國泰最終可成功爭取到飛往國內的航線所致。
從國泰申請的聆訊中,港龍披露了上海線的利潤率為28%,雖然略低於市場預期高達30%的邊際利潤,但相比航空業一般的8%至10%利潤率,已是極之不俗。故此,假若國泰可成功取得部份內地航線經營權,相信必定有助其未來盈利。
近日國泰股價並沒有隨大市下挫,估計很大部份原因是受惠於此利好因素。既然國泰股價不肯下挫,與筆者的吸納目標尚差一截,惟有再等一會。還是不寫了,以免已持有國泰的讀者不高興。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