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蘭又稱花之股票,有炒賣價值,所以我打算學種蘭花。」自認不懂蘭花的吳先生說;也是不識種花的許小姐:「單是看花紋、形態都看出癮,可惜自己種不來,只好改種紫羅蘭頂頂癮。」連門外漢也如此着迷,真正的花癡又如何?大埔國際蘭花欣賞大會中原來隱藏了許多與蘭花有關的動人小故事!
記者:李玉蘭 攝影:周旭文
令8歲小孩當老闆
「一拿上手,便知一芽蘭花有冇前途。」手上拿着大叠鈔票的王孟傳近乎以自豪的口脗續說小時候家貧的故事。「那時家住台灣山區,嫲嫲每天要上山斬柴為生,我見混在柴枝的小花很美,便拿到山下賣。怎知每斤蘭花賣得1毫3仙!於是我便教那些6、7歲的小孩替我摘花賣,每天賣20斤。那時我才8歲,每天已有2.6元收入,扣除請小工吃冰淇淋,收入比大人還多。」他直言花又靚又有錢搵令他無心向學,後來當完兵,蘭花的利錢大好,便索性開始培植!
「30年前,我用了約3萬8千元買下國蘭『龍鳳呈祥』母體連五厘米的芽,種它3個月竟升值十倍!因為這種線藝蘭線紋圖案不斷變化,可變金或白。看到自己技術不斷變化,身家還多了一個零,好刺激!」往後的十多年,輕輕鬆鬆便搵到了1億多元!「當我把身家投資在不熟識的自動販賣機時,甚麼都蝕掉。直至88年,我把蝕剩的最後20萬,在大陸開花場,做回老本行。其實靠花搵錢並不難,只要跟對師傅,半年就會有成績。記着,種蘭花失敗好普通,我也試過愈種愈差,由有線紋變無線紋,但只要多試、多看、多問,慢慢便會有好成績。」
自認是溫拿時代的長毛飛劉仕儀說:「21歲時我已被洋蘭的外形和國蘭的清香吸引,這個嗜好令我好辛苦,因為20多年前,蘭花是貴價無比,加上沒有人教,就全靠自己摸索!開頭是逢種都死,無一幸存,這反而激起我的好勝心。於是,我在居住的舊樓花架種了30盆,心諗睇你死得幾多!27歲時,我更在大廳中央做了個4乘3乘6的玻璃屋,把太太嚇了一跳呢!」後來搬到公屋居住後,劉仕儀也留了一間房種蘭花;為了方便每天午飯後可以日對夜對,更在公司附近的大廈天台種了300盆小花。
「最難忘是近年買了一棵15萬元的新芽,回家老婆看着我手上三片葉,我完全不敢作聲!最不開心是多年前用3萬元向朋友買了一棵病花,好失望,結果那兩年都不買花!現在即使見有好花,多是拿自己的品種跟人以物易物,這樣便不怕傷感情!」多年來,為買花他花去百多萬元,「想自己單是買錯花也用了幾十萬,所以我從不計錢!玩蘭花如空手道要永遠向前看,我希望明年再得冠軍,三連冠的話便可捧盃回家了!」
兩年前愛上蘭花後,張先生的生活起了大變化,把釣魚嗜好放在一旁,還把房間改為溫室,種植近200棵小蘭花。「初時只買幾棵小春蘭,對久了就着迷,好像女人喜歡鑽石永不會厭,亦似吸毒難以自拔!而且每盆花需要不同水份,日頭淋花5小時,晚上還要為花葉捉蟲,而參賽時評判畀分像奧運會般精確,好有挑戰性!」
陳志雄的契爺是蘭藝高手張立強,「兩年前幫他搞蘭花展便從此愛上了,而且囡囡見到七彩花朵好開心,我就玩得更用心!由於有高手教路,進步很快,半年後已開始轉玩國蘭!那時我知中國有1億人愛蘭,台灣有200多萬,香港也有10多萬,是個大市場!加上3年時間可由一枝芽變出幾萬棵,所以便在順德投資,開了間7畝的蘭花場,用試管繁殖近20萬棵花和樹!其實也不算多,一項綠化公路工程已用上10萬了。」
大埔國際蘭花欣賞大會
日期:即日至2月10日
時間:9:00am至8:00pm(10日至3:00pm)
收費:$10(小童、長者及傷殘人士$5)
地點:大埔文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