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署轄下三個屋邨在三個星期之內,連續發生鋼閘傷人意外,最新一次是一件磅半重磁石鬆脫跌下,打傷住客的頭,幸好不是重傷,但磁鐵只有一粒螺絲與膠水作支持,非常兒戲。
是甚麼問題;明顯是設計有問題,安全性不足,同類貨品應該全數更換,這是常人的常識。但背後的政治問題就複雜得不得了。在這個甚麼都政治化的年代,最容易的形容詞是政府監管不力,民建聯反應最快,馬上示威。一批鋼閘,靠現代科技運作,誰人可以監管鋼閘?穿梭機都可以跌下來,難道又是監管不力?房署職員非專家,管理公司所請那些價廉的亞伯看更,更加無力監管這些高科技新產品。出出入入的英明政黨區議員,又有沒有監管之責?
問責的年代,不搵人問責不成,但無人會蠢到將責任孭到自己身上,副署長將責任推到管理公司,要馬上提交報告;管理公司則聲稱鐵閘是交由電器工程公司負責,又要公司提交報告,責任是愈推愈遠,更由上向下力推。最高級的問責局長孫公呢?公僕中最高級的梁署長呢,放了假吧!
甚麼高官問責制聽來偉大,連一道小小鋼閘的責任問題也解決不來,小市民日日聽這些監管問責的公民教育,煩也不煩?現實一些,不如政黨代傷者到法庭起訴所有單位,看法律上的疏忽責任(Dutyofcare)是誰負上。一定有答案。不過有一點筆者倒可以肯定,粗手粗腳用鋼閘的居民,本身沒有責任。人有溫文與粗魯之別,是應被設計者預知的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