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ELI外,去年還出現兩款嶄新的衍生工具──盈息認股證和鎖定回報認購證。顧名思義,前者的特點是定時派息,派發次數和日期與正股一致,適合想以較少資金買股收息,但願意承擔較高風險(與正股相比)的投資者。
至於鎖定回報認購證,年期長達18個月,回報將以鎖定每季「正回報利潤」的平均值計算。有意購買的投資者,必須事前估計未來兩季正股的股價走勢。
雖然ELI已推出半年多,但很多投資者仍未摸透它的「玩法」。這裏再簡單介紹一次。
假設投資者認為滙豐(005)股價於短期內急升機會不大,因而購入參考價百分比為90%的ELI。如果滙豐正股的市價為90元,以10%折讓計算,參考價便為81元。
發行日:16/01/2003
定價日:16/04/2003
交收日:16/04/2003
面值:100000元
買入價(實際繳付金額):96500元(購買價百分比由發行商釐定,主要按利率、參考價百分比和投資期限等因素釐定)
發行日股價:90元
參考價:81元
最高收取股份數目:1234(面值/參考價)
情況一:
倘若滙豐的市價等同或高於參考價81元,投資者將獲得總值100000元的股票或現金(一般是現金)。由於投資者買入ELI時付出96500元,故3個月內獲利3.5%,年回報率約為14%。
情況二:
但如果定價日當天,滙豐的市價低於81元,投資者將取回1234股滙豐股份。由於投資者已付出96500元,故每股「打和價」為78.16元。因此,當股價低於78.16元,投資者便要承受帳面虧損,而股價愈低,損失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