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換和平 紐約人說不

戰爭換和平 紐約人說不

在紐約時代廣場,四方八面的巨型螢光幕和閃動最新消息的報告板都離不開一個主題──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早上在離這裏不遠的聯合國大樓,列舉伊拉克發展大殺傷力武器的證據,爭取其他國家支持出兵攻打伊拉克,走在百老匯大道兩旁的紐約人,卻對鮑威爾的講話沒有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有人還向着廣場的美軍招募中心,高舉寫着反戰字句的紙牌。

面對戰事迫在眉睫,美國人的情緒卻跟一年多前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後,攻打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時截然不同。那時雖亦有反戰聲言,卻不成社會主流,但對於今日布殊攻打伊拉克的勢在必行,美國社會卻瀰漫着懷疑和反對。

新兵上戰場擔心安全
十七歲的George兩個星期前剛報名加入美國海軍,稍後將入伍受訓,他昨晚特意陪伴朋友的哥哥到招募中心參加筆試。George不諱言,從軍是因為當兵的薪酬不錯,無論如何也總較他整天在街上無所事事有前途。但說到有可能要出征打仗,沒有實際戰爭經驗的他承認,真有點擔心。
除了擔心自己的安全,他還怕戰事開始後,打擊美國經濟,令更多人失去工作。他舉例:「像現在我吃的這件薄餅,賣兩塊錢,到時可能要賣五塊錢。」
George的好友Manny比他小一歲,戴着NBA的鴨舌帽,最喜歡的球星是米高佐敦,志願是當籃球員。Manny說沒有興趣當兵,對於鮑威爾的說話,他說:「我不相信任何人。」

憂恐怖襲擊經濟變差
美國民間除質疑出兵的理由和動機,對經濟的影響也是民眾的其中一個主要考慮,尤其是基層的百姓。從海地移民到紐約二十多年的的士司機對記者說,不希望打仗,因為怕這裏經濟變得更差,直接影響他們的生計。
美國人的另一個擔憂是美軍一旦攻打伊拉克,可能引發新一輪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當局昨日已表示,可能要將受襲風險升級。現在政府堅持要透過發動戰爭去解除伊拉克的大殺傷力武器,對一年多前九一一事件還記憶猶新的紐約人來說,似乎更難說服他們接受。
《蘋果》記者 陳沛敏

數百名示威者周三在紐約時代廣場高舉標語牌,抗議美國可能會攻打伊拉克,亦反對國務卿鮑威爾到紐約聯合國總部發言,提出「證據」作為攻伊理據。 美聯社

《蘋果》記者陳沛敏、凌樹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