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中國內地的訪港遊客儘管比去年少,但他們在香港的消費卻十分驚人。超過二十萬名內地遊客中,不乏一擲數十萬元的大豪客。紅磡一間珠寶店,春節四天之內營業額達三千萬元,比去年同期多一倍。有內地遊客,花近百萬元買六隻名表,並以兩吋厚的美元現鈔付款,教店員與本地顧客都瞠目結舌。
中國大陸去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約為十萬億元人民幣,以十三億人來平均,每人年收入不到一千美元。那裏的人民來到平均年收入兩萬多美元的香港消費,其豪氣卻令這裏的人吃驚,這只能說明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畸形,財富高度集中在少數人手裏,而貧富懸殊則愈趨嚴重。
《北京青年報》最近報道,中國八成財富集中在兩成人手中,而除了被納入國民生產總值的統計中的十萬億元人民幣之外,還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所謂「隱形經濟」存在。這種隱形經濟是由「灰色經濟」與「黑色經濟」所組成,總量達一萬五千億到兩萬億元人民幣。
「灰色經濟」是指沒有納稅的收入,一部份是在國家監控之外的非法經營,另一部份是職工的非工資性質的收入,如工作之外從事的副業,公款私存,挪用公款炒股等。此外,內地偷漏稅的情況也十分普遍,《北京青年報》引述經濟學家黃葦町估計,有多達五成國有企業、八成鄉鎮企業、六成合資企業及九成五個體戶存在偷、漏稅現象。偷、漏稅的人大部份屬高收入者,中國絕大部份稅收則來自較低收入的群體。
「黑色經濟」則是指經濟犯罪行為,包括貪污受賄、侵吞國有資產、走私販毒、賣淫嫖娼、黑社會、製假賣假、洗錢等等。報道說,以色情業為例保守估計全國「三陪女」約五百萬人,如果按照每個人帶動三個人就業(例如的士、美容、美髮等)計算,「三陪女」就解決了兩千萬人的就業問題。所以「掃黃」是難以長期持續的。
報道引述專家說,中國每年洗錢規模超過兩千億元人民幣。每年中國盜金外流一百六十億美元,相當於外資投入總額的四成。經地下錢莊洗錢並外流的資金,往往變一副面孔又以外資的方式投資內地。因此,中國統計的外來投資有相當數額是「假外資」。
「灰色經濟」與「黑色經濟」大都以現金交易,因此大陸仍普遍流行現金買賣。部份原因是不相信大陸的銀行,更重要的原因是使中國官方無法對資金的流動予以監控。
大陸人叫新富人為「大款」,因為他們手上拿的是一叠叠的現款。來香港的豪客也不脫付現的本色。他們是不是憑「灰色經濟」與「黑色經濟」而發達的暴發戶,固然不得而知,但大豪客以兩吋厚的美元現鈔付款購物,正正反映中國經濟的畸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