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名「塞爾維亞和黑山」<br>南斯拉夫走進了歷史

新國名「塞爾維亞和黑山」
南斯拉夫走進了歷史

南斯拉夫由一個王國到聯邦,七十多年來風起雲湧,直至周二,她的歷史任務終於完結。南斯拉夫聯邦議會投票通過解散聯邦,令南斯拉夫這個國名從此在歐洲地圖上消失,成為歷史。取而代之,是一個由南聯兩個前共和國組成的新國家,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南斯拉夫議會周二高票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憲章》。南聯議會公民院主席米丘諾維奇其後宣布,「塞爾維亞和黑山」成立,避免了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的分裂和衝突。但根據新協議,塞爾維亞和黑山仍有權在三年內投票決定是否獨立。

聯合政府管國防外交
這個新國家由一個聯合政府主管國防、外交、國際經濟和人權事務,其他日常事務則分別由塞爾維亞和黑山政府自行處理。新國家的首都仍是南聯的貝爾格萊德。
有人批評新國家名字缺乏想像力;有人指當國家足球隊或籃球隊參與國際賽事時,這個國名很累贅;亦有人懷念南斯拉夫昔日的多種族社會。
南斯拉夫前身是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塞爾維族、克羅地亞族和斯洛文尼亞王國,二九年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王國,國土包括塞爾維亞和黑山。

全盛期有六個共和國
一九四五年,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當時領導國家的是敢於向蘇聯說不的「強人」鐵托;該國六三年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共和國,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簡稱波黑)、馬其頓和黑山六個共和國,以及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組成,面積達二十五萬平方公里。
隨着蘇聯解體,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和波黑先後獨立,南聯只餘下黑山和塞爾維亞,但兩個共和國人口比例懸殊,黑山認為自己人少位卑,一直想要獨立,但被國際社會反對,免得其他巴爾幹國家效法。
這個聯盟可否持續下去,塞爾維亞總理金吉奇坦言:「這是基於塞爾維亞和黑山最根本共同利益建立的新國家,我們應給它一個機會。」
英國廣播公司/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