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民主黨主席楊森一家四口去了澳門玩了兩天,在香港聽不到的爆竹聲中送馬迎羊。不過,昨日剛自澳門回來的楊主席,今日可能又有機會聽到爆竹聲──他與民主派兄弟,要「辯論」對《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的最新策略部署。
原來,民主派內部,對於二十三條條例草案刊憲後,應如何處理,有兩種不同意見。
有人建議,民主黨、前綫、吳靄儀、余若薇等等反對立法的議員,在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後,應採取「罷審」,不加入法案審議委員會,不參與審議條例草案。「罷審」派認為,既然不贊成立法,就應該立場明確不玩這個遊戲;反正今時今日的立法會,已淪陷在保皇黨手上,政府的條例草案一定通過。
向楊森求證,他承認有所謂「罷審」派,但他本人則不贊成。他說:「一旦罷審,便失去了發言權。法案委員會審議法例時,只有保皇黨一把聲音,甚至可能沒有聲音,毫無爭議便通過。」他覺得反對立法者應該繼續爭取發言、爭取修訂,用務實態度打這場仗。
各說各理,看來今日「辯論」難免火花四濺。但在會議上唇槍舌劍從來不必大驚小怪,最重要是良性「辯論」。
但無論民主派是否「罷審」,按立法會現時勢力分布,肯定爭不到做可以決定議程的法案審議委員會主席。有民主派開盤,做主席不是港進聯的劉漢銓,便是民建聯葉國謙或劉江華。且看他命中率如何。
﹙圖﹚楊森
周一至周五刊出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