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醫療服務在隔籬 將來行一哩」<br>楊永強慳錢七招削設施

「以前醫療服務在隔籬 將來行一哩」
楊永強慳錢七招削設施

【本報訊】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向市民送上「新年禮物」,今年四月一日增加醫療收費後,未來一年都毋須擔心醫療服務再加費。但面對龐大財赤,他會全面檢討各專科服務包括心臟、精神科、內科和婦產科合併的可能性,亦會刪減一些需要程度下降的服務如母嬰健康院。換言之,市民保住錢包之餘,會失去一些「方便」。 記者:李慧玲、梁洵瑜

楊永強承認,市民要做好心理準備,「以前服務在屋企隔籬,但將來要行一哩」。但他強調,香港地方小,而政府刪減合併服務其中一個重要考慮是使用率是否偏低,故預料不會為市民帶來太大問題。

必須先考慮成效
楊永強昨日接受本報訪問,談及其一筐籮的慳錢大計,清一色是透過精簡、重新調撥屬下服務和人手以完成指標。除按通縮調低綜援外,未提任何收費建議。他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現時想都沒有再想過在未來一年加費。至於明年四月一日後又如何?他表示現階段沒有想過:「太早啦啩!……加費唔係話加就加,都要睇市民負擔能力,一定要市民負擔得起至得。」
他重申,今年四月一日的醫療加費去年已決定及公布,所以會繼續做,但「收費根本冚唔到財赤」,他不會用加費來紓緩財赤。
針對市民擔心削減醫療、福利資源會影響服務質責,楊永強說,他處理這個問題時,首要考慮並不是錢,而是成效。他說:「以醫療為例,有些項目在研究時成本效益是九成,但實際套用在病人身上成效只有五成。當中可能因為制度設計有問題,導致風險、成本增加。如果我們改善了這些問題,便可節省資源。」
他初步審議,認為醫療和社會服務都有這些效益上的空間,可以進一步節省。

若干項醫科合併
在醫療服務方面,他提出最少七大建議(見表),其中包括全面檢討心臟、精神科、內科、婦產科等各項專科,考慮各種服務是否有合併的可能。
同時,他亦希望增加日間手術的比例。他說,在國際上,五成手術都在日間進行,但香港只有三、四成,有進一步增加的空間。「以眼科白內障手術為例,幾乎所有手術都在日間進行,毋須住院,我們應該再看一下有沒有其他的手術都可以這樣……當然,我們也要做好配套,市民做完手術回家後發現有問題,可以馬上回到醫院處理,毋須到急症室排隊。」

減少母嬰健康院
配合時代發展,他認為亦可以刪減一些需要性減少的服務,例如出生率下降,所以他覺得可以減少一些母嬰健康院數目。
他也下令全面檢討屬下各部門人手架構,進行精簡。但他不肯透露希望刪減人手數字,只說希望做到「每一個編制人手都證實是有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