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記者太空中心直擊<br>他們的傷痛恍如911

《蘋果》記者太空中心直擊
他們的傷痛恍如911

「我們才剛經歷過九一一的傷痛,現在又快要和伊拉克打仗,還要面對這樣的悲劇,美國人實在要承受太多。」在德薩斯州侯斯頓居住了三十多年的DorothyDebellis,前天在暮色中來到太空總署的約翰遜太空中心,只為在門外獻上一束鮮花,向在二十萬呎高空殞命的七位太空人致敬。

她看着七人生前穿着制服自信地微笑的官方照片,一邊拭淚,一邊告訴記者,至今仍清楚記得十七年前「挑戰者」號升空時爆炸的一幕,當上星期六她在電視看到「哥倫比亞」號在空中解體的畫面時,一下子不能接受太空人在任務中犧牲的事件又再發生。

太空中心外悼念鮮花如山
自事件發生以來,侯斯頓太空中心外成為人們自發悼念死者的場地,不斷有人駕車前來,放上一束束鮮花或一個個氣球,有些人相擁而哭,有更多人帶着孩子到來,向孩子解釋這究竟是怎麼的一回事。
對《蘋果》記者來說,眼前在太空中心前堆積如山的鮮花、氣球、美國國旗和點點的燭光,還有悼念的字句,都像似曾相識。一年多前《蘋果》記者到紐約採訪九一一恐怖襲擊後的情況,城中每一角落也瀰漫着同樣的氛圍。雖然事件的性質和程度不同,但同樣衝擊着美國人一直引以為傲的精神象徵。

「請不要讓他們白白犧牲」
有人在太空中心外的鮮花叢中放了一塊紙牌,是給今日到侯斯頓參加悼念儀式的美國總統喬治布殊的一封信,寫着:「布殊總統,請不要讓他們的生命白白犧牲,讓太空總署繼續活下去,主佑美國。」「哥倫比亞」號的慘劇,引發美國社會再次討論太空計劃的價值和發展方向,但在侯斯頓這個「太空之城」,前來太空中心悼念死者的市民,都不約而同地堅信,不能放棄人類探索宇宙的夢想。

一家學校的學生在這裏掛起一幅橫額,上面寫着:「我們是明日的太空人,因為你們是我們今日的英雄。」本身是護士的Dorothy曾照顧的病人中,不少是太空總署的職員,她為太空人的逝世而傷心,卻認為載人上太空的計劃不應就此停下來:「死去的太空人也希望這些工作可以繼續下去。」
在這裏開設髮型屋的越南裔移民ThiBui和十八歲的女兒Jessica,特意到來向死者表達一份心意。她和女兒認識其中兩位殉職的太空人,但她們都相信人類認識宇宙的工作不能就此打住。

沒有方法減低自己的傷痛
Bui說,以色列首名太空人拉蒙自搬到侯斯頓受訓以來,經常和家人一起光顧她的舖子剪髮,但直至新聞報道播出「哥倫比亞」號解體的消息後,她才驚覺自己的顧客是這次升空任務的太空人,出發前拉蒙曾對她說自己將「出差」,離開這裏一段時間,卻不知原來他是離開地球,而且已不可以再見面了。
穿梭機機師麥科爾的兒子是Jessica的同學,一同參加學校辯論隊,出事後她和隊員曾聯絡小麥科爾,但他除了盡量不去想父親,就根本沒有其他方法減低自己的傷痛。
記者 陳沛敏

約翰遜太空中心外,有一幅中文「奠」字的祭帳。
凌樹輝攝

七歲的吳卓鈞小小年紀已立志要做太空人,但在太空總署門外向記者談及志願時卻只說「未決定」,他的媽媽楊一華說,小小心靈可能被「哥倫比亞」號慘劇嚇怕了。

十八歲的越南裔移民Jessica認識其中兩位殉職的太空人,特別來到太空總署外獻花向他們致敬。

凌樹輝﹙左﹚、陳沛敏﹙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