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投資者想分析大市的走勢,那麼,我傾向利用成交金額作為分析工具……相反,如果要分析個別股票的走勢,我則建議以成交股數的多少作為參考數據。
投資者很多時都會把成交量視作其中一種分析工具,但由於全球的經濟仍然不明朗,投資者入市的意欲不大,以致股票市場的交投持續下降,這或會影響到以成交量進行分析的可靠性。
其實,投資者絕不可單看當日的成交多與少,便以為得出一個可靠的參考數據。投資者若希望利用成交量的變化作為預測後市走勢的工具,便應該小心留意以下因素。
在股票報價機中,投資者會發現成交量有兩種,其中一種是成交股數,而另一種則是成交金額。如果投資者想分析大市的走勢,那麼,我傾向利用成交金額作為分析工具。因為在港掛牌的股票數以百計,價格高低差異很大,加上有時細價股的交投很不穩定,故投資者應以成交金額的多少,作為大市去向的分析;相反,如果要分析個別股票的走勢,我則建議以成交股數的多少作為參考數據。
但無論以成交金額或是以成交股數去進行分析,投資者如果只以當日的成交量作為參考的指標,這將會很難準確地預測後市的走勢,所以投資者應該同時留意至少最近三個月的成交量,以及當時市場或股價的走勢。
例如某股份的價格反覆上升,而當時其成交量能配合的話,這即反映出有投資者正在吸納該隻股票,代表該股升勢有實質支持,投資者應可跟進;相反,如果股價突然上升,但成交並未增加,這些升勢往往可能只是人為造成的,一般而言,升勢大多不能持久,投資者便應小心跌入走勢陷阱中。
另外,若某隻股份的價格持續顯著上升,但成交量卻不升反跌,這便反映出吸納該股的資金正在逐步減少,股份有「乾升」的迹象,上升動力正在減弱,這正正是股價見頂的現象,投資者實應盡早將該股沽出。而如果大市出現這個情況,那麼亦反映出大市短期會有轉勢的情況出現,參與期指或認股證買賣的投資者,便應該轉投至認沽的工具上。
當然,如果股份或大市是正在下跌中,那麼成交量的變化對大市的影響,便會和升浪時完全不同。假設某股份或大市正在下跌而成交量持續上升,那麼便反映出沽壓正在增加,跌勢相信會維持一段時間,投資者實不宜入市撈底博反彈。反之,如果某股份或大市正在下跌,但成交量持續不變,那麼這便反映出沽壓仍然持續,短期仍會繼續下跌,亦是不宜入市的時候。相反,如果當股份或大市正在下跌,但同時成交量亦跟隨下跌,則反映出沽壓正在逐步減少,該股或大市有機會在短期內見底回升,投資者不妨開始進行分段吸納,損失的風險亦會較低。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