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元貴報道】中區警署人稱「大館」,當東邊的蘭桂坊步步進迫、西邊的蘇豪區逐步蠶食,這裏不再是差人辦公地方咁簡單。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提出遷徙中區警署、域多利監獄和中央裁判司署,騰出百年古迹給私營機構發展零售、飲食和文娛區。不過,駐守這裏多年的警員津津樂道的,卻是大館的鬼故事。
位於荷里活道的中區警署建於一八六四年,是本港歷史最悠久的警署之一。警署前身是一座草棚,一八四一年時曾做過香港首席裁判司威廉堅上校的辦公室。一八五○年至六○年代,中國發生太平天國農民暴動,大量難民逃至本港,港府為應付驟增的人口,於不同地區設立警署,現在所見的中區警署就因此興建而成。
「由於列咗做古迹,要保留傳統,呢度好唔方便,家具唔可以隨便改動,打口釘都要諗清楚,所有改動都要古物古迹辦事處批准。所以睇就好睇,但係完全達唔到現代警署嘅需求。」中區分區行動支援指揮官林鴻釧高級督察接受訪問時,大力支持搬遷計劃。
警署相當繁忙,唯一悠閒的地方就是大樓的飯堂,特別是在陽光充沛的日子,坐在古雅的走廊上吃飯喝茶,逸趣盎然。林鴻釧說:「計我話呢度最好起酒店,廣場就做露天茶座,叫啲侍應着番民初時期嘅制服,彈藥房就做博物館。」
大館內西北面的兩層高樓房,在日治時期曾被改作馬房。中區警署曾遭日軍佔領,無數華人被虐待至死,少不了流傳一些冤魂厲鬼的故事,據說在女警宿舍的樓房內,就有人聽見過鐵鏈拖行的聲音,甚至有人在睡覺期間被拖落地下:「好耐嘅事啦,都唔知真定假,你知啦,呢啲嘢兩成當係真,五成當發生㗎啦。」
大館內有一棵芒果樹,已有逾百年歷史,聽說每逢結果都會有人升職,但近兩年已好少芒果長出來了。林鴻釧說,成龍也要求過在這裏拍戲,但未獲批准:「佢哋太大陣仗,跳跳紮,制唔過。」
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建築系多年來曾出產不少以重建中區警署為題的作品,其中,中大畢業生王首建建議,利用大館現時泊滿車輛的廣場作為展覽及戲劇舞台:「全亞洲都冇一個集中藝術活動嘅地方,發展酒吧唔會長久,藝術就不斷有新嘅元素,否則中區警署只會變成另一太古城。」